《唐诗五首》赏析及练习
- 资源简介:
约7950个字。
《野望》王绩
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隐。唐贞观初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
《野望》是其代表性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
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薄暮时分,牛羊归家,鸡栖于埘,难免让人产生思归之情。可是归去何方呢?诗人满腹心事,无可诉说,只好徘徊来徘徊去,却始终感觉无枝可依。“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
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黄鹤楼》崔颢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进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