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3
- 资源简介:
约2550+2350字。
第二单元 宋代词风
5 苏轼词两首
课内自我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空:直插云霄
B.一尊还酹江月 酹:酒洒于地,表示凭吊
C.料峭春风吹酒醒 料峭:微带暖意
D.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解析:C项“料峭”应是“微冷,微带寒意”。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天然一段风流态度
B.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C.山头斜照却相迎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D.何妨吟啸且徐行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解析:A项“风流”,杰出的/指风韵。B项“觉”,感觉/醒来。C项“相”,都偏指“我”。D项“徐”,慢慢地/轻缓。
答案:C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回首向来萧瑟处 B.一蓑烟雨任平生
C.一时多少豪杰 D.惊涛拍岸
解析:向来:刚才。
答案:A
4.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语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
第二单元 宋代词风
5 苏轼词两首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樯橹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C.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都门帐饮无绪
解析:A、B两项中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所用修辞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一蓑烟雨任平生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D.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解析:例句所用修辞是借代。A、B、C三项均为借喻,D项与例句相同。
答案:D
4.下列咏史诗所写的历史人物,前后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解析:A项,诸葛亮;B项,王昭君;C项,杨贵妃;D项,周瑜/项羽。
答案:D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雨滴打在竹林上发出响声不要感到扫兴,如果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____________________”了。告诉我们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