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同步练习3
- 资源简介:
约4470+2810字。
第三单元 随感哲思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内自我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刹那(chà) 殷红(yān)
款识(shí) 旌旗蔽日(jīng)
B.给予(jǐ) 惩罚(chéng)
恫吓(hè) 应运而生(yīng)
C.粗犷(guǎng) 角色(jué)
铜臭(xiù) 咄咄逼人(duō)
D.木讷(nè) 罪孽(liè)
胴体(dòng) 命运多舛(chuǎn)
解析:A项,识—zhì;B项,应—yìng;D项,孽—niè。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全________于母亲。
②________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③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________没有什么联系。
A.依靠 鉴于 几乎 B.依赖 由于 简直
C.依靠 由于 简直 D.依赖 鉴于 几乎
解析:“依靠”和“依赖”都有指望别人达到一定目的之意,但“依赖”程度更深,①句依据语境,应选“依赖”。“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由于”引出原因,下文有“因此”,用“由于”与之重复,故②句选“鉴于”。“几乎”表示十分接近,但未到该程度,“简直”表示完全如此,③句应选“几乎”。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
第三单元 随感哲思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画家出身于一个绘画世家,从小就________。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人的建议或劝告,他一概________。一次,大病初愈,他拿起画笔,手________地有些发抖,他却还是要画。突然,他觉得________,一下子晕了过去。大家七手八脚,忙把他抬到车上,快速驶向医院,才又抢回了一条性命。可以说,( )。
评论家说,作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的中国画透出疏简、冷逸、空灵与清雅,尤其是超越传统程式化的构图模式,遵循“自然不可拘于形体,而是取之象外”的原则,以散表意、以像表情,使画面平添了一份大气与潇洒、奔放与活力。又说,他的中国画,有对自然物象的提纯与精炼,更有对来自自然的发现。还说,虽着墨枯淡但质感俊朗,构图看似散淡却意蕴深厚,元气淋漓,气韵生动,古朴洒脱。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中国画,有对自然物象的提纯与精炼,更有来自自然的发现。
B.他的中国画,有对来自自然的发现,更有对自然物象的提纯与精炼。
C.他的中国画,有来自自然的发现,更有对自然物象的提纯与精炼。
D.他的中国画,有对自然物象的提纯与精炼,更有对来自自然的发现。
解析:A项,不合逻辑。二三句顺序颠倒。B项,“有对来自自然的发现”中的“对”,为成分赘余。D项,不合逻辑和成分赘余。
答案: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绘画方面是够拼的,简直就是拼命三郎
B.他在绘画方面简直就是拼命三郎,也真够拼的
C.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是他拼搏的结果
D.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绝对不是偶然的
解析:文字材料共两段,第二段开头是“评论家说,作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由此推断,上段末尾句,应该既是本段落的总括句,又能和下段开头呼应,起过渡作用。A、B两项都没有过渡作用,且概括不全面;C项有过渡作用,但概括不全面。拼搏是他成为大画家的一个方面,从小受父母影响,也是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