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1040字。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于是,针对考生开发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
说起古代的“补习班”,书院无疑名气最大、招牌最亮。书院始于唐,完备于宋,废止于清,前后有千余年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学霸,培养出诸多政治、文学等大咖。范仲淹、魏源、左宗棠等历史名人都曾就读于书院。
书院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官办的书院则是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之场所。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进而打破了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私人书院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据清嘉庆年间官修《全唐文》收录的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陈氏书堂记》载,五代时期,著名的“高考补习班”是南朝宜都王陈叔明后裔创办并不断扩大的位于浔阳县(今江西德安)的“陈氏书堂”。“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四方游学者,自是宦成而名立,盖有之。”
进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初期,私人开办书院的现象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两宋时的书院达七百所,且大多为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他们花重金聘请已回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上过课。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于是,一些“年度热点问题(如当年的河运海运、粮食问题、边界争端等)”便成为学生考前必须掌握的重中之重。明清时代,科举更为火爆,明代各类书院发展到一千多所,针对科考“八股文”,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补习老师,那些科场“老手”根据自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模仿,以便科考取得高分。
更有趣的是,古代也有“押题”达人。史上最牛的“高考补习班”老师吕祖谦“押题”简直神乎其神。他与朱熹、张拭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朱熹的儿子、张拭的女儿都曾投其门下求学。特别是针对科考,吕祖谦还专门创立了类似现代中学的“AA班”,并量身定制了一册“模拟复习大纲及考题”,因封面为黄色,所以又称“黄册子”。传说一名学生拥有“黄册子”且能正确解答里面的题目,科考就能顺利过关。于是,前来“补习”的学生“至千百”。当然,吕祖谦这种专门针对考试而施教的做法也备受诟病,同时期的温州乐清诗人刘黻就讥讽道:“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
自宋仁宗执政末开始到清朝取缔科考止,封建朝廷也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未能根绝。
(摘编自赵柒斤《古代科考也有人押题》,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书院产生于唐代,到清代才废止,历史悠久,培养的人才分布于众多领域。在古代“补习班”中,书院的名气最大。
B. 五代时期位于浔阳县的陈氏书堂颇具规模,“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当地己成年的“子弟”都可以来这里修习。
C. 私人书院这一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佛教禅林讲经制度的模仿。
D. 官办书院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私人书院则主要为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三段论述了书院的产生、发展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存在着一定关系。
B. 第三段比较了官私书院的不同,用例证法论述了私人书院的发展打破了官办垄断的局面。
C. 文章论述的私人书院为迎合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功利施教的做法,很值得现代教育人反思。
D. 文章虽然在“谈古”,但语言富有时代感,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具有辩证意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私人书院在唐末至五代期间发展起来,宋代、明清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从宋仁宗起多次遭到打压。
B. 明代书院通过高薪聘师、精编辅导材料、模拟训练以提高考生中榜率的做法,可谓煞费苦心。
C. 朱熹的儿子和张拭的女儿都曾投在吕祖谦的门下求学,可见吕祖谦的学问居“东南三贤”之首。
D. 虽然吕祖谦自创的备考模式很受考生追捧,但同时期的诗人刘黻却对这些应试攻略颇有微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原文第三段为“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不是“当地己成年的‘子弟’都可以来这里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了8000万。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和春运。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的“大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