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8张。传统节日之寒食清明
寒食、清明
吴淞中学 林叶
一、清明节的渊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还必须讲到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即将失传的节日——寒食节。
二、关于寒食节:
1、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之后,禁火节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逃避动乱,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
重耳生病了,追随他的臣子只能给他送上野菜野果。重耳叹气道:“我实在食不下咽啊!”
这天,介子推给重耳捧上了一碗香喷喷的肉汤。重耳惊喜地问:“好香!好香!你从哪弄来这美食啊?”
介子推不作解释。重耳吃了这碗肉汤,只觉精神好多了,病情好转,渐渐康复过来。
后来,重耳辗转得知,那碗肉汤的肉,原来是介子推在自己大腿上割下来的(割股啖君)。
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当上了国君,是为晋文公。他封赏群臣,但却忘记了这位曾共患难的介子推。
介子推知道晋文公把自己忘记了,就对年迈的母亲说:“我们离开这,到深山过日子吧!”
介子推走后,晋文公觉得很惭愧。他率领大队人马在丛山之间找寻介子推的下落。
晋文公没法找到介子推,便想到用放火烧山的方法把介子推逼出来。可是介子推宁愿和母亲葬身火海,也不肯走出深山。
这天,刚好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以后每年这天,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都不生火,只吃凉的食物,并把这天称为“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