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40字)
浅论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
湛江农垦实验中学 李连军 2005/11/20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进,要求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师该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则成为了一个重大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将从新形势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初步探讨。
首先来谈谈新形势下师生之间的关系:
第一、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首先是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这一关系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产生的。协调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也就是要协调工作关系。其中关键即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众多的教师素质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文化知识,尤其是要在观念上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其次,必须把正确的“学生观”付之于教师的教育活动,才能真实地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实践的转化,需要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师素质,这是师生之间工作关系从可能的协调向现实的协调转化的必要保证。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也是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这一关系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的结构中各自占据的不同地位和应该履行的不同职责决定的。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和教导者,具有当然的权力和权威,而学生只能是被领导者、被管理者和被教导者,只能服从教师的要求。在现代教育模式中,教师继续发挥着领导者、组织者和教导者的作用,同时也充分注意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师生合作,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民主型领导作风下,集体成员的友好性和参与集体的程度高、活动的组织程度高,效率也高。在专制型领导作风下,容易出现以集体为中心的行动和有组织的行动,容易对领导产生不满情绪。在放任型的领导作风下,有组织的行动和以集体为中心的行动少,对领导的满意度也低。
有关系就有矛盾。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集中包含着教师的教育要求与学生发展的矛盾。这类矛盾是教育过程发展的动力。正是这类矛盾的形成和解决,达到了在教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能力的目的。但是,在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中,也存在因教师教育思想、方式、方法不当而导致的师生教育关系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会削弱活动的效果。克服这类矛盾的关键在于教师从思想到方法都必须遵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统一、教师权威和学生主动性的统一。一旦产生矛盾,就必须寻找产生矛盾的根源,重新确立适当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地实现师生共同的教育任务。赞科夫说得好:“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