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ppt(18份)
- 资源简介: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八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一第一讲树立诗歌史观准确解读诗歌练习含解析 291203.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八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291413.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八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 291196.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六讲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291414.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六讲鉴赏诗歌的语言练习含解析 291197.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七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291415.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七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含解析 291198.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四讲选择题命题设误及应对策略课件 291416.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四讲选择题命题设误及应对策略练习含解析 291199.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五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291417.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二第五讲鉴赏诗歌的形象练习含解析 291200.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一第二讲类别聚焦7大题材鉴赏诗歌课件 291418.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一第二讲类别聚焦7大题材鉴赏诗歌练习含解析 291201.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一第三讲微观掌控6大角度解读诗歌课件 291419.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一第三讲微观掌控6大角度解读诗歌练习含解析 291202.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板块一第一讲树立诗歌史观准确解读诗歌课件 291420.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知识清单四识记理解古诗歌常见意象教案 291204.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知识清单五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教案 291205.doc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题型一 思想情感题
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
1.忧国伤时
具体内容 举 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具体内容 举 例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 举 例
羁旅愁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 举 例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5.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举 例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贬谪失意
具体内容 举 例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二、解答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3要求”
1.审题:两看一定
“两看”,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指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析词、句、联、阕的情感,这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
……
第六讲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通过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题型一 品味关键词(炼字)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解题策略]
品味关键词(炼字)“3步骤”
[注意]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一)动词
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
1.(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上五盘岭①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 (请参考上面[解题策略],分条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和思想内容的能力。一般遵循以下步骤: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斗”,相斗。(析本义)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描情景)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描物”角度说效果)
②“攒”,积攒,聚集。(析本义)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描情景)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描物”角度说效果)
说明:高考所给参考答案没有对本义进行解释。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天刚放亮便已驱车出发,登上盘绕的五盘岭。两岸怪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相连,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峰中。苍翠的烟景被日光晕染,高处的树木浸透着寒气。松林疏朗露出孤单的驿馆,花草密处隐藏着急流险滩。栈道因为夜雨光润打滑,畬田里杂草已干。此行是为了知己,没有感觉到蜀道行路艰难。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大历元年,杜鸿渐入蜀平乱,并举荐岑参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入幕府。本诗即写于诗人入蜀途中。
本诗前四句,天尚曚曚,诗人驱车赶路,登上盘绕的五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心中为之一荡。远处江水汹涌澎湃,波涛起伏,撞击着巉岩峭壁,一个“斗”字形象地写出了两岸崖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的形态。“攒”字形容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峰中。
……
知识清单五 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
特色 说明 示例 赏析
平淡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工丽 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青”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绚丽 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
直率 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这几句诗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
委婉 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诗人本意在于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清新 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明快 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穿”“便”“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