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ppt(8份)
- 资源简介:
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知识清单六高考必背古诗文一初中课标必背50篇教案 291210.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第二讲警惕7种常见错误课件 291421.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第二讲警惕7种常见错误练习含解析 291206.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第三讲准确把握“4”信息课件 291422.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第三讲准确把握“4信息”练习含解析 291207.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第一讲3种方法帮你选准句课件 291423.ppt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第一讲3种方法帮你选准句练习含解析 291208.doc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知识清单六高考必背古诗文二高中课标必背14篇教案 291209.doc
第二讲 警惕7种常见错误
一、生僻难写字掌握不准造成错误
[典例] 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根据语境,本题的答案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但这两句中“豗”“砯”及“壑”都是比较难写的字,其中“豗”容易写成“辉”,而“砯”容易把“氷”上的点丢掉,“壑”也容易丢掉一些笔画。
[典例] 《离骚》中可以证明“既因为屈原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他,又因为他采集白芷而给他加上罪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的答案是“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而其中的“蕙 ”和“揽茝”属于生僻字,容易写错。
[提醒] 对于生僻字和难写的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写,通过多次强化记忆,准确记忆。
二、形近字记混造成错误
[典例] 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本题的答案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有些考生把“粟”写成“栗”。
[提醒] 形近字的错误,主要缘于大家平时复习时辨析不清,这就要求大家在复习时要注重字形字义。
三、句子或词语顺序颠倒造成错误
[典例]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要求填写的句子难度不大,答案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但是考生在书写时极容易把这两个分句调换顺序,写成“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
[提醒] 要想避免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对于常考的句子用心识记。
四、音同形异字记错造成错误
[典例]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的答案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但有些考生极容易把“乍”写成“炸”,尤其是与后面的“破”联系在一起。但这里“乍”是“突然”的意思,而“炸”没有这层意思。
[典例] 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写出这样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的答案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但很多考生容易把“砌”写成“器”。“玉砌”是指“玉砌成的物件”,而“玉器”与“雕栏”意义相差较远,所以在识记时一定要考虑字词的意义。
[提醒] 对于这类错误,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理解背诵。
五、虚词用错或漏掉造成错误
[典例] 《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
……
第三讲 准确把握“4信息”
一、题干直接体现所填写名句关键意象的信息——紧扣“意象”组答案
这类信息往往就是所填写名句中的词语,默写时要紧扣此类信息联想相关的诗句。
[题目] 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意象] 紧扣“黄鹤”“猿猴”(猿猱),即可明确所填名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二、题干直接表述所填写名句意思的信息——巧借“还原”定答案
这类信息有时就是对名句的翻译,因此,我们在默写时只要把“现代文”还原到“古文”即可。
[题目]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虽然爱好美德,严格约束自己,但因为犯颜直谏而很快被贬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
三、题干提示所填写名句位置的信息——检索“定位”寻答案
这类信息中往往有表明所填名句位置的词语,比如“开头”“最后”“收束”等。
[题目]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定位] “最后”一词已提示了所填写名句的位置,再结合“反复回旋”“境界顿开”“乐观和自信”,很明显空缺部分应该填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题干提示所填写名句手法的信息——学会“联想”定答案
这类信息往往明示应填写名句所运用的手法和效果,比如“夸张”“侧面描写”“对偶”等等。
[题目]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场景,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联想] 情境中“侧面描写”已明示所用手法,“洞箫声音的悲凉”已明示表达效果。根据手法和效果,及前面的提示,可联想到应该填写的名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其实,以上4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运用,从多个角度的信息中圈定名句,确保所填名句准确恰当,符合情境要求。
……
知识清单六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一、初中课标必背50篇
(一)《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助记] 本则讲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助记] 本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助记] 本则讲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助记] 本则讲学习方法。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助记] 本则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助记] 本则讲个人修养。说明人要有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助记] 本则讲学习态度。说明对学习要感兴趣,要以学习为乐事,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助记] 本则讲自我修养和生活态度。说明生活清苦也会乐在其中,富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