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2019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6 9:48: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5210字。

  2019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鲁迅毕生都在批判传统文化,以他为代表的激进思潮造成了传统文化在五四时期的断裂。所以鲁迅被当成是这种断裂的一个代表。这种观点表面上好像是有根据。鲁迅的确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非常深刻的,有时候他的批判态度是非常偏激的。
  在五四时期,鲁迅一谈到旧制度,旧文化,就深恶痛绝,有时候他把话说得很绝。他曾说:“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不可否认,在对待传统这个问题上,鲁迅的确采取了和惯常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那种叛逆的、逆反的评判,这会让人震惊,令人感到惊愕。但是又觉得清醒,思路会打开,所以鲁迅的思维方式,他就是质疑,就是批判。
  在《狂人日记》里面有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这是狂人的话,其实也是鲁迅的质疑。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所当然的事,鲁迅会质疑,他可能有独特的发现。清朝乾隆年间花了13年时间修的《四库全书》,一般人都认为这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但鲁迅却认为,这种编书的行为也是一个文化的“统制”,是以胜利者的看法来批评和征服汉族的文化和人情。因为清朝的文字狱、烧书也是与编《四库全书》同时进行的。当时在《四库全书》之外,被列为禁书的一共有13600多种,烧掉了15万册。鲁迅得出一个结论:“官修史书往往把历史上的真实给抹去了,这就是所谓篡改历史,强迫遗忘。”
  这样的例子在鲁迅的作品里比比皆是。鲁迅对传统始终是采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他用另外一种眼光,透过历史的本质重新去思考,去评判。所以这种逆反式的评判,它给人一种警醒,使人挣脱被传统习惯捆绑的思维定势,揭示真实,正视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合我们时代发展的腐朽的一些成分。
  现在也有些学者在批判鲁迅,认为鲁迅提倡不要读中国书。鲁迅在《青年必读书》里说:“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废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废和厌世,所以主张少看和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只看这个言论,似乎太绝对了,但问题是,当时正逢五四落潮以后政府主张重新尊孔读经,所以鲁迅提出少看中国书。这是特定语境中的文学表达,其中蕴含有鲁迅自己的一个整体的感悟。
  我们读鲁迅的时候,不要逮住他一句话,就认定这是一个论文式的结论,实际上这是一种批判式的文学表达。他不是写学术论文,他写的是杂文,他是文学家。传统文化中有精华的,也有糟粕,不能笼统地褒或者贬;但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严重牵绊着中国社会进步的时候,鲁迅那个时代的人就要冲破这个铁屋子,就要采取一种断然的态度,所以说话比较偏激。他认为在中国如果不大声疾呼,用决绝的,而不是温吞的态度去告别旧的时代,那是做不成事的。在中国做事,用他的形象的话说,“搬动一个桌子都要流血”,做一个事太难,所以鲁迅有它自己的体验。
  这大概就是五四启蒙主义那一代人比较激进的原因,这是文化转型期的一种现象。
  把古代传统文化作为整体来看待,鲁迅是全盘否定的,他不讳言自己是激烈的,这是他的一个策略。但鲁迅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他有学者冷静和严谨的一面,他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也用大量的精力在整理、研究、分析传统文化,发掘其中有活力的东西,可以借鉴的东西,可以转化的东西。鲁迅一生用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整理了 22部古籍。20世纪20年代他在北大上过中国小说史这门课,他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到现在还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研究的标杆性著作。
  (摘编自温儒敏演讲《怎样读鲁迅的作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思潮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断裂,这是文化转型时期的一种现象。
  B.和人们惯常的定势思维不同,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确有采用一种偏激的批判性态度。
  C.鲁迅的偏激,是因为鲁迅是文学家,无法用论文式的表达,只能采用文学式的表达。
  D.虽然鲁迅并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但他对传统文化确实是持全盘否定态度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温儒敏多次引用鲁迅原话,是为了对鲁迅的话逐个进行批判,进而表明自己的观点。B.文章运用举例与对比论证,证明了鲁迅的质疑与批判态度常常让他有独到的发现。
  C.文章就如何看待鲁迅的偏激这一问题,从现象、意义到原因层层深入,进行了分析。
  D.文章从文章体裁与历史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了鲁迅杂文中的偏激态度产生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正是因为有怀疑与批判的态度,鲁迅才能够透过历史的本质重新去思考和评判,并发现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成分。
  B.鲁迅建议青年人少看中国书,是出于对当时社会的倒退思潮的愤激,他批判传统文化,是因为渴望中国社会进步。
  C.鲁迅在批判传统文化糟粕的同时,也整理并发掘了其精华,这一点和他在《拿来主义》中所表达的态度是一致的。
  D.我们现在倡导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因为今天传统文化不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有相当多的传染病是不治而愈的,麻疯病到后来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而人类的机体在每一次感染后,会自动产生抗体,抵挡类似疾病的再次侵扰。在机体与疾病此消彼长的无数次较量中,人类将自己的生命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为生命机体构筑了一个持续向上攀升的平台,生命在与疾病的对抗中进化。这是一个自然完善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医学先哲希波克拉底就已认识到疾病是一个自然过程,机体有自然治愈力,他认为医生的作用是帮病人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