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13 20:08: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0130字。

  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表现和探索,这较好地体现在诗和词这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中。在宋代诗词中,一方面有围绕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细致描写,另一方面还贯穿着一些具有强烈人文意识的独到理念。
  善待野生动物的前提是准确认识和深刻理解野生动物的天然禀性和各种“不得不然”的行为,也就是野生动物在自然规律作用下展现的各种特点和功能。
  首先,客观地理解野生动物的本能需求和“向善”可能性。梅尧臣《猛虎行》写老虎“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而且代老虎言:“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这是肯定猛虎食用其他动物(包括人)是来自自然的本性和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上天赋予它的“权力”和无可改移的生物本性。这一理念在五代僧齐已《猛虎行》中早有论述:“横行不怕日月明,皇天产尔为生狞。”黄庭坚《观道二篇》言:“圣人用仁心,恻伤路傍儿。虎狼舐吻血,自哺胃与肌。同在天地间,六凿相识知。父母临万物,大道甚坦夷。百年修不善,一日许知非。虎狼有悛心,还与圣人齐。”这里一方面肯定虎狼和圣人一样有自己的本性,另一方面又肯定了虎狼有“改过迁善”的可能性。应该说,这里既包含着道家“齐万物”的思想意味,又承接儒家仁爱的思想主旨。
  其次,肯定野生动物的现实价值和审美价值。野生动物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可以辩证地理解,既表现出明显的负面价值,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正面功能。黎延瑞《听山中谈虎赋二章》讲到当时有个地方“千百群”的野猪祸害庄稼,以至于百姓“终岁举室空辛勤”,但“近日南山老虎至,野彘畏之俱远避。遂令一枕得安眠,犬豕时时亦遭噬。呜呼,犬不所噬能几何,野彘不去为害多”。也就是说,老虎来了之后虽然经常吃百姓的猪狗,但把成群结队的野猪赶跑了,这样庄稼保住了,百姓认为这是合算的。这里诗人肯定了猛虎“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的现实价值。部分野生动物还有较大的审美价值,因而得到诗人词人的欣赏和喜爱。范仲淹非常喜欢鹤的仪态和声音,写有“八变奇姿已过人”“独爱九皋嘹唳好,声声天地为之清”的称赞诗句。欧阳修非常喜欢鸟类,其《啼鸟》言:“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野禽给诗人带来的愉悦跃然纸上。现实价值和审美价值是野生动物得到善待的重要原因。
  最后,肯定野生动物有类似人类的情感。两宋人士拥有细致精微、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他们从心理的角度来理解动物,通过诗词细致地描写了野生动物的亲子之情、两性之情,等等。南宋林同写有《禽兽昆虫之孝十首》,展现的是动物的亲子之情,其中大部分是野生动物。李石《蜂蚁》写到一个小蜂被十个蚂蚁抬走:“蜂母正凭怒,有虿无敢作。相视母子心,如被蛇豕虐。蚁行蜂母随,众力岂易拨。”这是作者亲眼观察到的动物活动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虫类的母子之情。南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说:“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说:“共斜入、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这二位婉约派词人显然是把双飞燕子描写成“腻在一起”的夫妻,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有趣传统。肯定野生动物的心理特性和类于、通于人类的情感,这为善待野生动物提供了情感前提。
  (摘编自《宋代诗词中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在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方面有着悠久历史,这较好地体现在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诗和词之中。
  B. 只有准确认识、深刻理解动物的天性和各种“不得不然”的行动,才有可能做到善待动物。
  C. 黄庭坚《观道二篇》,“虎狼舐吻血,自哺胃与肌”肯定了虎狼有“改过迁善”的可能性。
  D. 正是因为自觉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有趣的传统,史达祖、吴文英才能够“有趣”地描写燕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野生动物保护”这一话题,从三方面论证了野生动物的特点和功能,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B. 第四自然段引用范仲淹和欧阳修的诗句,意在证明部分野生动物有较大的审美价值。
  C. 文章论述宋代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无疑给当代人上了敬畏自然的一课。
  D.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大量宋代文人的诗句,既增强了自身的说服力,又使文章极富文学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比较过去的历史,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宋代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
  B. 部分野生动物的仪态和声音能带给人愉悦的审美感受,因而得到诗人词人的喜爱。
  C. 野生动物对人类的价值正负面均有,但宋代人认为,现实价值“功大于过”。
  D. 两宋人士从心理的角度来理解动物,诗词中细腻地描写了动物类似人类的情感。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这较好地体现在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诗和词之中”错误。根据“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表现和探索,这较好地体现在诗和词这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中”可知,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较好地体现在诗和词这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中”是在宋代新的表现和探索,而不是在我国“悠久历史”中都是如此。
  C.“肯定了虎狼有‘改过迁善’的可能性”错误。“虎狼舐吻血,自哺胃与肌”肯定了虎狼和圣人一样有自己的本性;“百年修不善,一日许知非。虎狼有悛心,还与圣人齐” 肯定了虎狼有“改过迁善”的可能性,选项张冠李戴。
  D.“正是因为自觉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有趣的传统”错误。根据“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有趣传统”可知,史达祖、吴文英对燕子的生动描写,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有趣的传统,“自觉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有趣的传统”与“史达祖、吴文英才能够‘有趣’地描写燕子”并非因果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南暴雨导致郑州发生严重积水、内涝。郑州市在2016年时已成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人们可能会有疑问,经过5年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何仍然防不住内涝?
  什么是内涝?中规院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表示,它主要是指本地发生较强降雨,雨水在局部积蓄,达到一定深度造成一定危害的城市灾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贾海峰也表示,城市内涝之所以形成,城市化①是主要原因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