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6890字。
八年级上册试卷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
1. 建党百年,为缅怀先烈,某校开展了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小涛就此次活动为学校公众号撰写了一篇通讯(初稿)。请你阅读后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访革命烈士纪念馆,传先烈红色基因
【甲】在苍松掩映、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广场,同学们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各项活动:聆听先烈们的事迹,感受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敬献表达感恩的鲜花,悼念和 mínɡ记为国捐躯的烈士,并无动于衷地集体宣誓:“不忘国耻,勇担使命,勤奋好学,知行合一,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
乙】先烈们为正义而牺牲,他们的精神永远juān刻在史册上。传承红色基因的我们是否也应见义勇为?在参观了烈士事迹陈列馆后,举行了“青少年是否应见义勇为”的思辨会。经过交头接耳的辩论,同学们基本达成共识:青少年在传承见义勇为这一传统美德的同时,更应学会因地制宜,用最适合学生年龄的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
【丙】我校8年级共有381位师生在远离喧嚣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参加了主题为“访革命烈士纪念馆,传先烈红色基因”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1)为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 ) 喧嚣( ) mínɡ记( ) juān 刻( )
(2)初稿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丝不苟 B. 无动于衷 C. 交头接耳 D. 因地制宜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这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新闻写作的一般要求,初稿中甲、乙、丙三段应调整顺序。下列排序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甲——丙——乙 B. 丙——乙——甲 C. 丙——甲——乙 D. 乙——甲——丙
【答案】(1) ①. chì ②. xiāo ③. 铭 ④. 镌 (2)A
(3)在“举行了”之前添加“同学们”(或“在参观了”之前添加“同学们”)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书写。
①炽热:意思是极热,温度极高;(情绪等)热烈;烧热。“炽”读作chì。
②喧嚣:意思 声音大而嘈杂、吵闹之意;吵闹、喧哗。“嚣”读作xiāo。
③ mínɡ记,写作“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铭”不要误写成“名”。
④juān 刻:写作“镌刻”:雕刻。“镌”不要误写成“隽”。
【小问2详解】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运用。
A.一丝不苟:意为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此处形容同学们聆听先烈事迹态度认真,使用恰当;
B.无动于衷:意为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此处用来形容集体宣誓,使用不恰当;
C.交头接耳:意为靠得很近,低声交谈。此处用来形容讨论的状态,使用不恰当;
D.因地制宜:意为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句中说的是“用最适合学生年龄的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使用不恰当;
故选A。
【小问3详解】
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画线句缺少主语,故可在“举行了”前或者“在参观了”前补出主语“同学们”。
【小问4详解】
考查对消息结构的把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组成。丙交代了新闻的主要事件——我校参加了主题为“访革命烈土纪念馆,传先烈红色基因”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属于导语部分;从内容上看,甲写的是同学们参观的过程,是对丙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属于主体部分;乙写的是参观之后同学们举行思辨会的事,阐明“访革命烈士纪念馆,传先烈红色基因”的相关活动以及意义,属于结语部分。故顺序应为丙——甲——乙;
故选C。
2. 小宇在学习过程中整理了古诗词中一些值得借鉴的写景技巧,请你帮她完善相关内容。
写景技巧 示例 分析
抓住景物
特征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一个“乱”字,写出了早春的花开得烂漫。妙!
描述各种
感官 ② ________________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目之所见,
耳之所闻,
皆可入诗。
可远近俯仰,可动静结合 ③ 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④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远近皆是美景
动静自有意趣
情景交融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同样写花鸟,却寄寓感时伤怀与物是人非的不同情感。
【答案】 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 ③.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④. 江入大荒流 ⑤. 感时花溅泪 ⑥. 恨别鸟惊心 ⑦.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⑧. 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