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190字。
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本试卷共22题,共8页;考试后上交答题卡。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天思考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发展,无疑需要关注以上两个方面。文化创新和传承总是相互关联的,任何文化创新都需要以既成学术文化发展的成果作为其出发点。同时,文化创新又不同于重复,它应当增加或者提供以往的学术研究所没有的东西。儒学作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其创新发展离不开历史层面的积累,需要总结以往的文化成果,在此基础上还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关注儒学自身的多样特点。儒学从形成之时起,便包含多方面的思想和观念,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进一步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趋向。儒学的特点之一是“派中有派”,先秦时期有孟荀的区分,从荀子到唐代柳宗元、刘禹锡,再到宋代的张载、明代的王夫之,构成了儒学注重外王、事功的路向:从孟子到唐代的韩愈、李翱,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则构成了注重内圣、心性的进路。从儒学的历史衍化看,心性的路向成为儒学的主流,但就今天的发展而言,则不能仅仅偏于一端,而需要关注儒学本身多重路向,包括儒学内部心性、事功等不同流派及其思想成果对现代的意义。
儒学是在百家争鸣中与不同学派的对话、论辩中发展的。今天考察儒学,同样需要注意儒学与其他学派,包括法家、墨家、道家等等之间的互动和论辩。不同学派在学术、思想上各有侧重,对社会、人生、宇宙等往往给予了不同的关注,这些不同的侧重和关注各有其意义。就社会秩序的建枃而言,儒家注重礼的规范系统和法家注重法的约束体制以及治理程序,都构成了社会有序运行的条件。从价值体系方面看,道家提出“道法自然”,以自然为第一原理,注重自然原则,儒家从孔子开始便以“仁”为核心,更注重仁道原则;从确立合理的价值体系来说,两者都值得关注。今天谈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就不能只执着于儒家立场之上,而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儒家与不同流派之间的关联以及各自的理论意义。
从更广的视域来说,儒学在今天的发展,同时涉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中西文化的关系看,一方面,在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单向迎合西方思想的趋向。例如,西方有什么概念、理论,便简单地试图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发现类似的概念,如西方有正义论,便以所谓“中国的正义论”去对应。另一方面,应警惕另一极端,即简单地回归传统,注重儒学向经学还原,便属这一趋向。后者同样不利于儒学内在生命在今天的展现。
今天发展儒学,同时需要立足现实,注重时代的变迁。从时代的历史变迁看,人类社会已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文明之间的冲突、国际关系的争端所给出的中国回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儒学可以提供多重思想资源。如儒家从二程到王阳明,都肯定“仁者以万物为一体”。“万物一体”涉及两个方面,即人和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从“万物一体”的观念出发,便应当尊重自然,避免对自然过度掠夺,由此走向人与物的统一。同样,基于以上观念,应当注重人与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和诰的社会共同体。可见,儒学观念对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杨国荣《推动儒学创新发展》,《光明日报》2021年03月24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创新与以往学术成果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因此文化创新往往要在传承中去发展。
B. 虽然儒学心性的路向已成主流,但就儒学今天的发展言,也要关注儒学的多重路向。
C. 从中西文化 关系看,儒学思想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就有利于儒学内在生命展现。
D. 正确认识和理解儒家“仁者以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是建立和谐社会共同体的前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阐述文化创新和传承的关联性,为今天儒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B. 文章从多个层面探讨了推动儒学发展的具体思路,思路开阔,说理辩证。
C. 举儒家“万物一体”思想的例子,是为证明发展儒学需立足现实的观点。
D. 本文逻辑层次清晰,先论证儒学发展的包容性,再谈儒学发展的现实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学今天的发展既要传承以往的文化发展,又要通过提供新的成果来超越以往的研究。
B. 法家注重法,其约束体制以及治理程序比儒家“仁”的思想更有利于社会的有序运行。
C. 今天谈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关注儒学自身的多样性时,要注重学派间的互动和论辩。
D. 孟子曾说:“仁民爱物。”这种儒学观念与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1~3题答案】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因此文化创新往往要在传承中去发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文化创新和传承总是相互关联的,任何文化创新都需要以既成学术文化发展的成果作为其出发点”,“需要以既成学术文化发展的成果作为其出发点”不等于“文化创新往往要在传承中去发展”;
C.“儒学思想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就有利于儒学内在生命展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从更广的视域来说,儒学在今天的发展,同时涉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中西文化的关系看,一方面,在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单向迎合西方思想的趋向。例如……”,可见选项说法绝对,并非儒学思想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就有利于儒学内在生命展现;
D.“是建立和谐社会共同体的前提”错误,儒家的“仁者以万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总书记指出,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快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