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备课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八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6/1 9:48:5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4480字。
1新闻两则
[探究导航]
     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做个朋友吧,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跟着我你一定会学到不少东西的。打开语文课本,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写的,他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他就是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了”的国家主席毛泽东。
     新闻是我们新接触的一种文章体裁,也叫消息,它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概括性。《新闻两则》一则报导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100万大军渡过长江捣毁国民党老巢,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另一则报导了1948年11月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这两则新闻向我们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哪些英雄本色?渡江战役又是怎样进行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到50多年前那个曙光初现的年代。
    让我们先来共同来探讨下面的问题。
1、本文在报导三路军渡江情况时对于先后详略,考虑得非常周密,其中哪一路军的情况报道在先,哪一路军报道最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这篇消息的结构严密,主体按渡江时间的先后、地点方位的不同,分中、西、东三路来叙述。因为中路军是“首先突破”的,所以先作介绍;又由于中路军渡江情况在先已有专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过了,所以讲得简明。西路军和东路军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战斗的,先叙述哪一路呢?考虑到西路军渡江情况与中路军相似,连在一起讲,比较方便顺当,因而接写西路军是顺理成章的;这一路的情况叙述较为具体,也是当然之事。东路军情况写得最为详细,这是因为此处敌情与前两处都不同,战斗激烈,又因为此处是被敌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金汤”防线,有必要具体些,才更能显示出我军英勇善战、摧枯拉朽的作风和气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解放,而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多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新闻内容?
     本篇新闻在导语概述解放南阳之后,谈到南阳在三国和后汉时期都曾是兵家必争之地,目的是用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接着回顾一年来,蒋介石由“极重视南阳”到被迫放弃南阳的经过,说明蒋军全局败坏的形势。再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表明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也更能表现我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同学们,你是不是已经被解放军的威猛震慑了呢?正是他们的英雄气概击垮了敌人,让蒋介石自以为足可恃的长江天堑变成人民解放军大显身手的解放通途。
试着再来探究一下下列问题:
新闻要求以记叙为主,真实的反映所报导的情况,一般很少发表作者的评论,第一则新闻有一段议论请找出来,并说说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2、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南阳发生争夺战,结合《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 为曹操找出其争夺南阳的理由。
3、2003年春节,几位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战士汇聚一堂,回忆当年的战斗场面,查找有关资料,说说他们会谈些什么?
     同学们,还有没有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如果有就把他写下来吧。
[拓展链接]
    上面我们谈到的老战士们都是经历过生与死的洗礼的,他们和千千万万的勇士一样,为民族的危亡浴血奋战,他们这种以生命换取和平的崇高精神感动了一代诗人,诗人们拿起笔为这些勇敢坚强的战士写下了感人的诗篇。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读本用心去体会诗人饱含情感为我们留下的诗行吧。
《诗歌两首》(第10课)
 《假如我战死了》“假如我战死了,请把我埋在那险峻的高山”没有哭泣,没有畏惧,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的坦然面对死亡。为什么战士死后要将自己埋在高山之上?战士要做历史怎样的证人?战士向往一个怎样的社会?这些问题你在读诗的时候想过吗?
  《肉搏》一个新兵和一个日本强盗在进行肉搏,两把刺刀一短一长,新兵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怎样的决断?山鹰为什么要栖息在英雄的坟墓上?一场决死的斗争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荡气回肠的思考,关于那个战士,同学, 你想到了多少?
《歌词四首》
      当英雄的行为震撼人们心灵的时候,人们往往觉出语言的贫乏,于是人们便用他们的歌声传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敬和思念,英雄们也同样用歌声表达自己和敌人战斗到底的豪迈情怀。
    这四首歌你听过吗?《五月的鲜花》《游击队歌》反映中国的抗日战争,《啊,朋友再见》《小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来自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虽然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度,创作于不同的时代,但和敌人斗争到底,随时准备献身的主旋律却是一致的。为什么“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啊,朋友再见”中“再见”的含义是什么?“迷雾的远方又是指的哪里”?同学,当你哼唱的时候别忘了让这些问题在你的脑海中闪过。
[尝试平台]
     诗歌的特点是内容的形象性、抒情性,语言的音乐性,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同时体会它的这些特点,也许下面的问题会给你一点启示。
《诗歌两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