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6800字。
2022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 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读书是一种修养方式。《宋史》曾载,"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炼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
时,自己心中的忿气"(huàn) ① 然冰释"。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tāo)② 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huì cuì B. huǐ cuì C. huǐ cǔ D. huì cù
(2)根据拼音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正确的汉字。(2分)
(huàn)_① 然冰释 熏(táo)_②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艺术手法 古诗文名句
借景抒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岑参用"①,②"描绘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渲染了离别之情;《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以" ③,④,盖竹柏影也"来表达自己发现月色之美的欣喜之情。
用典 "两句暗用典故,刘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⑤,⑥ 锡借此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夸张 《行路难》中,李白用"金樽清酒斗十千, ⑦ "极言朋友的盛情款待;杜甫在《春望》中,用"_⑧,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纷飞时,家书的弥足珍贵。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杨志在其中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对他的认识。
①杨志卖刀
②智取生辰纲
(2)《简??爱》中,海伦与简??爱的友谊深厚,却性格迥异,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
操叫栏个,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海伦和简 ??爱的性格特点。
①海伦被老师鞭打
②简??爱被当众罚站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这种精神正如杜甫诗中所言∶"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②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严以待己,精雕细刻,才使作品活灵活现,在世界享有美誉。③我们为什么浮躁?是因为不安于现状,而又急于求成。
④可见,工匠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对自己做的产品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⑤但是,有工匠精神的人却不会在浮躁的时代中轻易迷失自己,他们只专注于手里的活计,稳扎稳打。
A.③②①⑤④ B. ③⑤①②④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④③⑤
5.班级开展"航天的历史与成就"探究活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9分)
(1)小凡搜集了三则材料,请你整合三则材料中的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论。(3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创了自己的航天事业,决定研制"两弹一星"。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并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2021年,中国发布第五部航天白皮书,勾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计划。
材料二 2016年,"中国航天日"成立。航天日的设立,有助于纪念和表彰航天人为国家科技工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形成全社会对航天事业的关注。
2022年,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强调,要通过重大工程牵引,不断加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同时,要强化激励机制,设置"钱学森最高成就奖""航天贡献奖"等,为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材料三 中国航天创建66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这背后凝结着每一位中国航天人的努力和付出、汗水和智慧,积淀了集中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两弹一星"精神,凝结了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载人航天精神,孕育了新时代的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
(2)班级组织去中国航天博物馆研学,假如你在古代展区遇到一位老人,他刚刚参观过古代展区,想上午把展厅西北部五个展览馆参观完,请你根据平面图,为他设计一条参观路线。(4分)
(3)4月18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小清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祝福,请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2分)
半载 返地 寄豪情 一程 巡天 九天揽月 圆绮梦 神州归家
上联∶__
下联∶_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①娘的传家宝,是一个做鞋用的木夹。木夹用红色枣木做成,经年累月被磨得光滑照人。说它是娘的传家宝,是因为娘用这木夹做了很多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事。
②母亲当年常讲,用木夹做军鞋支援前线的事。那是1944 年春季的一天,敌人在冀鲁边区进行拉网式大"扫荡"。在我们村北碱河滩的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