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20个字。
内容:《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单元知识总结
【重点难点提示】
1.初步了解祖国生动丰富、趣味盎然的民风民俗。
2.揣摩品味文章中重要的语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3.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阅读《云南的歌会》,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云南的歌会》一共描绘了几个歌唱的场景?在每个场景中,作者分别描写了哪些内容?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作者在不同的内容上各有什么侧重?
精析:
只有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才能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和作者寓托其中的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体会,不要草草完成。
答案: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在手法上,作者对不同内容处理也不相同。“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景式的全局描绘,也有特写式的细部刻画,相互配合。
2.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要言之有理。)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