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9770字。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音乐中的启蒙
1929年4月1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昆德拉孩提时代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那是一段愉快的艺术时光。在这里,他经常悄地听父亲给学生讲课;在这里,父亲亲自教他弹钢琴,引领他一步步走进音乐世界;在这里,他带着好奇心,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父亲每天都会要求儿子严格按照乐理来练习钢琴,儿子也喜欢弹钢琴,只是在练习时常常会有一些即兴发挥。他的创造力和叛逆性格那时就已显露出来。
昆德拉十三四岁时,正值二战期间,父亲安排他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这实际上是一种友谊的特殊表达,因为哈斯先生是犹太人,当时,他已被迫戴上了黄星标志,人们像躲瘟疫一般躲避着他。
昆德拉忘不了老师的一段话“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许多惊人薄弱的乐段。但恰恰是这些薄弱处使强有力的乐段大放异彩。它就像一片草坪,要是没有草坪,我们看到从地上长出的漂亮大树时是不会兴奋的。”这是一段让昆德拉咀嚼了一辈子的话。后来,哈斯先生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昆德拉始终把他当作“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
(节选自高兴《米兰•昆德拉传》)
材料二:
诗情里的锋芒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昆德拉兴趣极为广泛。他最早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他一度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小画家,曾为剧院和出版社画过不少插图。之后,他又狂热地爱上了音乐。他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后,还经常去听音乐课。
在迷恋音乐的同时,昆德拉还投入到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孩提时代,昆德拉在父亲的要求下学习钢琴,但他练习时常即兴发挥而不重视乐理,因而在钢琴上的成就并不大。
B.二战期间,人们把哈斯当作“瘟疫”一样躲避,父亲却让昆德拉师从哈斯学习作曲,这是父亲用行动表达对哈斯的认同和支持。
C.哈斯先生对贝多芬音乐中“惊人薄弱的乐段”有独特的认知,这段话或许也包含着他对人生低谷和高潮的哲理思考。
D.昆德拉把老师哈斯先生当作“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可见他对哈斯的崇敬。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B
A.昆德拉对造型艺术的沉迷,使他成为有小有名气的画家,但后来对音乐的痴迷,使他放弃了绘画。
B.昆德拉爱好广泛,仰慕当时一些赫赫有名的艺术家,但由于腼腆的性格,最终也未能与他们结识。
C.正是由于堂兄卢德维克对他的诗歌创作有推动、影响与鼓励,昆德拉的诗歌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D.通过“锋芒”一词,既可以看到昆德拉显露出来的诗歌创作的锐气和才干,也能看到他的斗争精神和批判精神。
(3)下列对米兰•昆德拉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虽然对于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的评论,文坛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但它的问世在客观上提高了昆德拉的声誉。
B.作为一首讽喻诗,《法拉桑城儿童浪漫曲》用浪漫的笔调对教条主义盛行的文坛现状和专制虚伪的社会风气进行了直接的批判。
C.《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中的“聆听”是指小说家对作品有一些感悟,而这些感悟可能超越他的理性认识。
D.米兰•昆德拉在演讲稿《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中用托尔斯泰的例子指出,作家没有创作小说的智慧应该改行。
(4)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阐述了对轻与重的思考,对此你有怎样的认知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昆德拉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文学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重要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和分析材料中相关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二十年后
【美】欧•亨利
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
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