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0级高三11月份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14 22:09: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030字。

  2020级高三11月份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1 月 30 日 7:30——9:30      时长: 120 分钟  总分 15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 分)
  中国古人讨论诗歌时常提及的“比兴”不仅是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对审美思维方式的一种表述,比兴思维在审 美想象的作用下实现物我交互,四时万物在激发人的情感的同时,又成为情感的寄托,物我相照,贯通交融。比兴思 维不同于理性判断,它遵循“类”的规律和原则,实现物与物、情与物的联结。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物象都可起兴,任 何一物都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联系到他物,起兴之物象和所咏之物象两者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但这样的联 系并不是随意的, 而是必须遵循“类”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比兴思维中有两方面的体现。
  其一,主体基于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征的感知,将此物与彼物联系在一起,此为以物喻物的基础。其二,两个 事物虽然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巨大, 但是都具有能够与主体的某种情意产生共鸣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将物与情联系起 来的关键,也是“取譬引类”与以类比逻辑为特征的理性思维之间的重要区别。如作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 在形貌上相去甚远,并没有相似性特征。但是,由于松树岁寒不凋、翠竹经冬不衰、梅花凌寒独放, 三者共同拥有的 耐寒属性与主体高洁坚韧的情志产生共鸣,因此使其成为人们联类讴歌、表情达意的对象。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基于比 兴思维展开的类比联想,是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一种表现。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体的认识传统,在这 个浑然为一的系统之中,物与物、物与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强调彼此间的互相感应、转换与影响。
  (选自何琪琦《论审美意象生成的心理过程》)
  1.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B.“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离骚》)
  C.“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D.“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
  2.“‘比兴’不仅是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对审美思维方式的一种表述”,请结合材料,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给“比兴” 下定义。(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 分)
  喜剧演员哈格雷夫(节选)
  欧 • 亨利
  第二天下午约摸三点钟光景,哈格雷夫敲了塔尔博特书房的门。少校打开门,哈格雷夫走了进来,两手捧满当天 的日报, 竟没有注意到少校的脸色不同寻常。
  “我昨天夜里大大地成功了, ”他兴高采烈地说,  “你看《邮报》这样说:  ‘他对于昔日南方少校的理解和表现, 通过他的滑稽的夸张、古怪的外套、离奇的词语、被虫蛀了的对家族的自豪感以及可爱的单纯,成为当前舞台上对这 个角色的最出色的描绘。’”
  “对于一个夜场首次登台的演员来说,你觉得他说得怎样?”
  “昨天我有幸目睹你的非常出色的表演,先生。”少校的声音出奇地冷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