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3 17:42: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87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尼采惊世骇俗地宣告了上帝之死,他相信这揭示了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了虚无主义的困境。这是很悲剧很可怕的处境吗?尼采的回答是,未必!如果能直面虚无主义的真相,那就不会陷入绝望,反而会激发出一种积极的创造力量。这就是他的“超人学说”。
  孙周兴概括了尼采的三大命题:一是人生虚无,二是理论虚假,三是生命强健。超人学说就蕴藏在这三个命题当中。
  首先是人生虚无。尼采的意思是说,人生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真理或者意义,等你去探索,然后发现出来。这本来就是一种幻觉。如果你带着这种幻觉去探索,那么你注定会幻灭,然后你会感到悲观。但是,如果你从来就不相信这种幻觉,也就无所谓悲观了。
  打个比方,比如你参加一次马拉松长跑,有人告诉你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你要是把这个奖杯当成目标,满怀希望跑到终点,却发现什么都没有,那你肯定会感到非常失望。但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根本没想过奖杯的事儿,那到达终点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没有奖杯而感到失落了。
  麻烦的是,自古以来,许多理论家都在对人说“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他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概念、真理和绝对信仰,掩盖了“人生本来虚无”这个真相。这就是理论虚假。尼采要用批判的铁锤把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全部砸碎,让人成为真正无依无靠、无牵无挂、一无所有的人,直面虚无主义的绝境。
  好了,现在人赤裸裸地站到了虚无面前,人生没有意义,理论都是虚假,安慰都是幻觉——到这个地步,人已经一无所有了,那么他还拥有什么呢?尼采的回答是,还有一样东西,就是人的生命力。
  尼采认为,生命本身是强健有力的。这就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在这个起点,首先要转变对虚无的态度,从消极的虚无主义转向积极的虚无主义。
  虚无这个真相并不直接导致消极。从虚无到消极,有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那就是一种虚幻的信念:认为在世界的表象背后还存在绝对的本质,并且认为人生必须依靠这个绝对的本质才能找到价值和意义。就像前面说的那个不存在的奖杯。如果你相信了这种虚幻的信念,那么虚无的世界对你来说就是毁灭性的,你就会感到悲观绝望。这就是消极的虚无主义。
  但如果你从幻觉中醒来,看到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生的意义也并不依赖于它,那就没有什么好绝望的。而且,认识到世界本无意义,这恰恰带来了创造的自由。在尼采看来,价值不是现成在哪里等你“发现”,所有的价值都是人主观创造出来的,生命活动的标志就是能够自己确立价值,这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所以,尼采认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和无意义的生命,人应该立足于现实,直面无意义的荒谬,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在生命活动中创造出价值。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成为你自己”。这样一来,虚无不再会让你沮丧和绝望,反倒会给你最广阔的创造自我意义的空间,虚无让人变成了积极的创造者,这就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面对虚无的人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不得不承认,对一般人来说,后者太困难了。但尼采说,“难道我们不能使自己成为上帝吗?就算哪怕试一试也不行吗?”尼采呼唤一种新的人类,他把这种人叫做“超人”。
  (摘编自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材料二:
  凡中国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热,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这一种人,从前本可以夷到九族,连累邻居;现在却不过是几封匿名信罢了。但意志略略薄弱的人便不免因此萎缩,不知不觉的也入了“数麻石片”(江苏方言,大约是没有本领便不必提倡改革,不如去数石片的好的意思)党。
  所以现在,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虚无的困境,于是尼采向世人宣告上帝已死,揭示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
  B.人们无法通过探索发现人生的客观真理或意义,从而产生幻灭感,并陷入悲观绝望,这种状态就是人生虚无。
  C.有人相信世界的表象背后存在绝对本质,并可据此找到价值和意义,怀有这种信念的人可被归入积极的虚无主义。
  D.彻底否认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凭借强健的生命本身创造价值,这是尼采推崇的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虚无是人生的真相,人只要能够直面虚无,就可以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B.生命本身强健有力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强健的体魄是成为超人的必备条件。
  C.认识到世界不存在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有可能收获创造价值的自由。
  D.鲁迅认为炬火对青年并无意义,所以希望青年在黑暗里发出自己的光热。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鲁迅所说“萤火一般在黑暗里发一点光”的是()(3分)
  A.在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战胜疟疾,屠呦呦和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
  B.电影《无问西东》中,在民族危难时刻,西南联大学生沈光耀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飞行员,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
  C.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率领受压迫的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
  D.为了制伏肆虐的涝、沙、碱三害,焦裕禄带领调查队,用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一整套关于兰考“三害”的具体详细的资料。
  4.鲁迅虽然认为尼采式的超人太过渺茫,但也未完全失去信心。请简要概括鲁迅在思想上与尼采超人学说的契合之处。(4分)
  5.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