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460字。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知道,汉语不同于英语这样的屈折语,也不同于日语这样的粘着语,它一字一音一义,是一种孤立语,而且,它不太重视刚性的语法规制,而更重视内在的语意生成。所以少有必须不能省的句子成分,相反还为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时不时故意省去一些成分,尤其省略语法性虚词。像唐人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实词与实词直接拼合与并置,根本不交代其间的逻辑关系,这在英文是不可能的。若要译成英文,须有类似在何时何处等关系的说明。但明代李东阳以为,“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能使诗歌“宛然在目”,不然,“一落村学究对法,便不成诗”。
休姆受到启发,干脆要求诗人“要绝对精确地呈现,不要冗词赘语”,以至西方世界有所谓“句法非诗”的说法。基于这一事实,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如果不能遵从汉语的特性与读者的认知习惯,一味依从西语的语法,强调词语间的逻辑缜密,成分无缺,必然会造成夹杂扞格之病。如郑谷的诗句,“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除“林下”、“江边”关系固定,其他再无任何语法性虚词的框限,显得特别的自由,以至可以对之重新排序。这种跳宕与灵活确保了诗歌意蕴的多面延展性,是西语做不到的,所以弗罗斯特要说“所谓诗歌就是被翻译所遗落的东西”。
基于汉语的这种特点,当我们在汉译外国文学时,能深体中文的上述特性并善加利用,无疑是确保译文成功的重要前提,甚至可决定译文的质量与品级。事实正是如此,今天触目可见的那些不能让人满意的译文,有许多的症结恰恰在凸显汉语性方面做得太差。譬如,英文词性相同的字之间大半会用“and”加以连接,许多翻译一律将其译作“和”,看似不错,但例如“微笑”、“无语”之间一定要用“和”才能连接吗?中文中,有“和”这个意思的字至少还有“而”、“又”与“且”,这里难道不应该译作“笑而不答”吗?再如,英文有所谓关系代词,对名词多有框限,翻译时若都作定语处理,一定会使句子超长,甚至“的的不休”。英文单、复数必须明确,于是有的译文频频出现“男士们”、“动物们”这样的表述,这很不简洁,更主要的是也不合汉语的习惯。总之,英文冠词、代名词与系词等都不可或缺,但译成中文似乎正不必亦步亦趋。相反,遵从汉语的习惯,通过拆分、换序和合并等方式,完全可以将原意等值实现,又不违汉语特有的文法。 选自汪涌豪《什么是好的文学翻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语一字一音一义,是一种孤立语,不太重视刚性的语法规制,和屈折语特点的英语以及粘着语特点的日语都有所不同。
B.有时候,在汉语的表达中,会出现实词与实词直接拼合并置,根本不交代其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情形在英文中是不可想象的。
C.汉语的跳宕与灵活能确保诗歌意蕴的多面延展性,这是西语做不到的,因此弗罗斯特说“所谓诗歌就是被翻译所遗落的东西”。
D.事实上,今天我们常看到的那些质量与品级不能让人满意的译文,究其症结,都是由于它们在凸显汉语性方面做得很不够。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语是一种孤立语,较为重视内在的语意生成,而且少有必不能省的句子成分,有时为了表达效果,还故意省去一些成分。
B.我们在汉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只有深入体悟并善加利用中文的那种跳宕与灵活的自由特性,才能确保我们翻译文学作品的成功。
C.郑谷那两句诗显得特别自由,以至可以对之重新排序,如写成“秋苑鹿林下听经,夕阳僧江边扫叶“或“鹿听秋苑林下经,僧扫夕阳江边叶”。
D.英文中单、复数必须明确,但如果翻译成汉语,屡屡出现“男士们”之类的表述,那就很不简洁,而且也不符合汉语的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诗句,如果要翻译成英文的话,必须要对其间的逻辑关系加上一些说明。
B.我们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应当遵从汉语的特性与读者的认知习惯,不应一味依从西语的语法,强调词语间的逻辑缜密。
C.英文词“and”一般情况下可将其译作“和”,不过有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翻译为“而”“又”或“且”更恰当。
D.英文中的冠词、代名词等都不可少,但译成中文却不必亦步亦趋,只要遵从汉语习惯,通过某些方式将原意等值实现即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