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3届高三第七次百校大联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3/22 8:36: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6 总计:1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710字。

  黑龙江省2023届高三第七次百校大联考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从文艺理论方面来看,首先,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这一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小说虚实论。其次,品评作家、作品。如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等缺陷。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第三,传述创作技巧。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再者,八股是一种具有严格规范的智力游戏,士子若沉迷于诗赋创作和学术研究,自然会将诗赋气和注疏气渗入八股,从而造成“破体”,因而《玉娇梨》中杨御史说:“诗词一道,固是文雅,文人所不可少,然最于举业有妨,必功成名就,乃可游心寄兴。”所以,站在当时的角度,马二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有不少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
  材料二: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故事讲述者)的天然权力。议论和叙事相辅相成,是小说和故事重要的结缔组织。有时,议论代表了作者或叙事代言人的声音,寻求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时,发表议论的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
  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议论,甚至包括与议论直接相关的“讲述”和“概要叙事”,都成了小说写作的禁忌。让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律。比如说,在小说中作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要比直接交待“包法利夫人感觉到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久而久之,现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好。简单来说,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小说作者在创作中常通过谈文论艺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知,这有利于提高小说的历史地位。
  B.冯梦龙认为,小说中描写的事情无所谓真假,只要道理“真”即可,《海游记》中的说法深化了这一观点。
  C.明清时期,八股文体有严格的规范,如果士子在创作时将诗赋气和注疏气融入其中,就会导致“破体”。
  D.无论是传统的叙事文学,还是现代小说,创作者都有权利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议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小说创作者在小说中阐发的观点都包含着精辟的见解,具有极高的价值。
  B.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石头和空空道人之口抨击了当时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
  C.不管是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还是现代小说中的议论,都包含了作者的态度或看法。
  D.只有那些悬疑或侦探小说才存在“议论最小化”现象,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二中所说的“议论”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孔乙己》: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叫人活泼不得。
  B.老舍《骆驼祥子》:生命就是且缓一口气再讲,明天,再说明天的。
  C.托尔斯泰《复活》: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曾有过。
  D.卡夫卡《变形记》: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关于小说中“作者的声音”,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的创作者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留队
  孙凤国
  赵万全和张明友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从小一起玩泥巴,一起手拉着手上学,一起到山里挖草药。
  15岁那年,两人在山上挖草药时,张明友滑进了深水潭。情急之下,赵万全扯根树藤,一头绑在上,一头系在腰间,冲进潭里拽着张明友。眼看就要上岸,没承想藤子突然断裂。他俩在水里胡乱扑腾马上就要沉入潭底,赵万全拼尽全力摸到潭边凸出的一根树根,两人才爬上岸。张明友抱住赵万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