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衔接:古代诗歌比较阅读鉴赏ppt
- 资源简介:
课件共43张,学案约4080字。把脉考试方向,切中考试要点,教给方法,训练高效。
【高考二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
教考衔接——古代诗歌比较阅读鉴赏
一、考点串讲
在新的高考形势下,教考衔接越来越成为命题的发展方向,而古代诗歌的对比鉴赏则是教考衔接的一个接口。对比鉴赏有多种形式,有客观题的对比,即在选项中适当融入教材内容;有主观题的对比,主观题又分为与课内对比和与课外对比两种形式。古代诗歌的对比阅读,比较点仍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几个方面。
二、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设题角度
命题角度:“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
三、对比鉴赏要注意“四角度”
角度一: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对比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 淘 沙
邓 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词人。南宋灭亡,邓剡被俘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本词和《声声慢》两首词中“桐”和“雨”意象的异同。(6分)
答:
角度二:语言角度——炼字、炼句的对比
[例2](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远望田塍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歌呀,轻声细语好似竹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思维流程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