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29650字。
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券共8页,满分150 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故国神游,___________,早生华发。(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2)物有本末,___________,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3)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曾被晋朝官员先后推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平时要加以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多情应笑我 苏轼(重点字:应)
(2)事有终始(重点字:终)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重点字:逵)
【点评】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2.按要求选择。(5 分)
(1)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 分)
在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城乡差距。可以说,___,___,更重要的是,___,___。
①信息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力之一
②信息技术可被视为现阶段调节城乡差距的一个均衡器
③它会产生“数字红利”效应
④持续科学配置信息技术资源能够缩小城乡差距并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2)今天对小宁来说有点特别:大伯七十大寿、舅舅迁居、同学新婚,他打算各送一幅对联。下列对联与所送对象最贴合的一项是 ( )。(2分)
[甲] 春融花并蒂,日暖树交柯
[乙] 东风开画栋,旭日映华堂
[丙] 三千岁月春常在,六一丰神古所稀
A.甲联送大伯,乙联送舅舅,丙联送同学
B.甲联送舅舅,乙联送同学,丙联送大伯
C.甲联送同学,乙联送大伯,丙联送舅舅
D.甲联送同学,乙联送舅舅,丙联送大伯。
二 阅读 70 分
(一) 阅读《海派文化新论》这本书的绪论和目录,完成第 3-7 题。(16 分)
绪论
①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原有的争议和贬损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本失去了生存的历史语境。
②本书谓之“新论”,一方面是因为书中各个章节关于海派文化某个领域的专门论述都有新的深化和拓展,表现在论述的史料文献、研究视角、论述过程、研究结论等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