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0120字。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2023.12)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 》)
(3)《赤壁赋》中,“ , ”两句从侧面写出了洞箫声音幽怨、感伤的效果。
2. 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阿Q正传》)
B.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拿来主义》)
C.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祝福》)
D.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为了忘却的记念》)
(2)《乡土中国》和《红楼梦》存在“互释”的可能。以下核心观点与主要情节之间无法“互释”的一项是( )(3分)
A.识不识字并非愚的标准。——王熙凤治家
B.家的性质是族。——荣宁二府共庆元宵节
C.乡土社会需要阿波罗式的情感——黛玉宝玉木石前盟
D.个体被波纹所推及就发生联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人的尊严与名誉权 罗翔
①所有的权利一定有其所对应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孰先孰后,这并不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法国哲学家西蒙娜•薇依提醒我们,义务一定在权利之前,只有在一定的道德义务的基础上才可能衍生出法定的权利。义务是无条件的,如果义务需要一个基石,那么这个基石也是超验的。总之,如果没有人自愿承担义务,那么也就不可能产生法律上的权利。
②近代权利理论的形成与道义论(道德义务违反说)有密切的关系。虽然道义论有不同的分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十诫道义论,还是康德的道义论,都对权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十诫的禁止做假见证衍生出名誉权的观念。康德的道义论同样赋予了人性以尊严,人是目的,“每个人都有权要求他的同胞尊重自己,同样他也应当尊重其他每一个人。人性本身就是一种尊严,由于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