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315字。
古代诗歌阅读
(一)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请分析颔联中运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作用。
4.诗人在尾联中是怎样表达“愁”这种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本诗首联和颔联连用三个“黄鹤”,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6.尾联是如何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的?
(二)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参考【链接】,顺承【示例】,请补全这首诗余下两联在构成章法方面精妙之处的赏析。
【链接】
古时作诗,讲究起承转合。一首律诗一般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构成,往往遵循“起——承——转——和”的格局。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颔联紧承首联,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这样的构成结构,一方面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诗意的波澜;一方面首尾呼应,前后相承相续,使诗歌形成一个整体。
【示例】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单车简从去慰边,烘托孤寂的心境,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颔联:
颈联由个人荣辱浮沉转向开阔壮美的境界,通过描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既展现塞外风光的意境雄浑,奇特壮美,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一承一转,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诗意的波澜性;
尾联:
8.小哲同学在默写时把“征蓬出汉塞”中的“蓬”写成“篷”,请你帮他解释为什么这里用“蓬”字。
9.找出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相呼应的诗句,并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1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选取了典型的意象,请赏析这两句诗的意象之美。
11.有人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写的景色传递出的是孤独和悲伤,而不是雄浑和刚毅。你认同这种理解吗?为什么?
(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14.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15.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