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140字。
第五章 结构紧密篇
岳化一中 陈立军
第一波 理论武装
【评卷者说】
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杨教授在一次报告会上这样说——
高考评分标准把结构分为四个等级:结构严谨者是上品,可归入第一类文,结构完整是中品,结构基本完整是中下品,结构混乱残缺者是下品,是四类文的评分标准之一。“上品”的结构除了做到完整,还要做到清晰新颖,或中心句指点,设问句引发,或过渡句承转,总结句示意,或借用“特体”,“断章”成趣……文章一目了然,一看就透,文章一读就美,自然要打高分;如果考生只顾自己说话,不管别人听话;只在乎自己讲个痛快,却不在意别人听得怎样,把文章修成一个迷宫,让你出不来。这样,写的人不“应手”,看的人不“得心”,当然不能得高分,甚至可以打相当的低。
的确,文章结构是体现文章思路,展示考生布局谋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结构紧密,才能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否则,结构紊乱,思路混乱,又如何能把思想感情表达清楚?这样的作文又怎么能得高分?
比如,2005年山东省高考评卷老师在评卷中发现了一篇文题为《美》的作文,考生紧扣话题写来,旁征博引,语言优美生动,意蕴丰富,但考生似乎忽视了结构的严谨,形散而神也散,文章眉目不清,内容颠三倒四,结果《美》文不美,评卷者想怜香惜玉(从清秀的字迹看像一个女生写的)也不能,最终给了一个及格分。
考场作文时间紧迫,千万不可慌不择路,动笔之前没有一个整体安排,东扯扯,西拉拉,以致结构混乱,让人找不到东南西北,还谈什么评卷者对你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对你作文的语言优美的赞叹,分数肯定打得低了。只有做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才能写得流畅,读得舒畅。
【误区扫描】
文章是由内容拼装的,内容是由结构组合的。好的文章应能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可是,不少考生不知精巧的结构对文章的重要性,作文中经常会犯以下一些错误:
一、首体相连,缺乏提拎。
一篇文章的结构类似一个人身体的结构,要有头、有身、有尾,全篇贯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头”“身”“尾”要相互独立又协调统一。分不清头、身、尾的首体相连,或“头重脚轻腹中空”的结构安排是不得体的。或者前有伏笔,后无照应;后有陡转,前无蓄势,缺乏提拎的做法更是令人费解的。
二、眉目不清,没有标志。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可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写作时却是“思无路”,没有总起句,不见提示语,阅卷者只能跟着瞎摸乱撞,往往找不着北。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要借助路标的指引,才能走出困窘,找到方向,到达目的地。所以,一篇文章,一定要注意层次的标志。帮助老师认识你的文章,指引老师快速完成对作文的评价,从而取得双赢。
三、主次不分,颠三倒四。
写文章跟做其他事一样,是要有序进行的,无序则乱。有些考生,写记叙文,不知按一定的顺序行文,不知围绕主题对材料进行取舍,没有详略之分,没有主次之别;写议论文,不注意起承转合,不注意论证段落之间的逻辑性,不注意题材安排的顺序性——这些不懂文章要列队和排序的做法,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分,颠三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