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00字。
一、导语设计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也许我们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也许我们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荀子的《劝学》,它将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朗读课文
中zhōng砺lì参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①青,取之于(从)蓝,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成)之,而(却)寒(冷)于(比)水。
(也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