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8 8:57: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模拟导写:能尽此心方有得,勿持糟粕议精微—我看高考.docx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无用之用”在生命中会发挥哪些作用.docx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演讲稿.docx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从“杞人忧天”到科学认知.docx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无用之用”在生命中会发挥哪些作用?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学校里成立协会,开荒种地,养花种菜作“农夫”……近段时间,南方一所大学一群学生“不务正业”的行为,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大学时光那么宝贵,理应花在汲取知识营养、增加实践阅历上,而不是浪费在花花草草上;相反,有人则认为大学生活本该多姿多彩,才能让学生自由成长,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该如何看待这些“不务正业”?“无用之用”在生命中会发挥哪些作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体验?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溯源】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思辨类的时评作文题,需要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可从全面的看问题这一角度分析,看似“无用”的东西,在某种情况下正是有用的;可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分析,“有用”和“无用”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可从矛盾的相互转化的角度看,“无用”可以转化为“有用”等。这又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对于这些问题,考生
  ……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演讲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引入名言,弘扬传统文化
  开篇用中外名言入题,彰显中国和外国文化中爱己推人,人与人之间不可分割要是一体的深意;使用和展示中外双方互赠物资上的名言,既是为了表达各国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真挚的关爱以及美好祝福,又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语文试卷语文味。
  这题中的6句名言,有3句(2,3,6)在我的公众号中进行了详细解读。
  529 疫情中,为什么日本捐赠物品的写的唐诗火了?——看故事、看人物、看文化、看情怀
  559 中国捐赠各国物品的温情寄语温暖世界
  主题明确,降低考查难度
  题中明确提出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考生一目了然,不用担心出现跑题情况。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从“杞人忧天”到科学认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论语•卫灵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义疏》也曾说:“人当思渐虑远,防于未然,则忧患之事不得近。”而《列子•天瑞篇》记载了一则这样的“远虑”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杞人的“远虑”被时人嘲笑,被讥之为“杞人忧天”。但今天的科学研究发现,地震是一种有可能发生的地质运动,太阳、月亮、星星作为宇宙中的天体,也是存在撞击、消失的可能。如此看来,“杞人”之“远虑”,实属难得。
  个人的安身立命,国家的长治久安,固然需要我们具备“远虑”的意识与行动,但联系“杞人”之“远虑”,我们理应有更多的发现与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举了有关《论语》的两个名句,指出“远虑”的重要性,认为“远虑”可以防患于未来,让人提前意识到潜藏的隐患,并提前解决掉危机。与此相对的是,《列子•天瑞篇》则对“杞人忧天”提出了批判:批评部分人不做好实地观察,而盲目担忧。而今天科学研究的发现,这说明人们并非一味地否定“杞人忧天”,否定的是无根据的“杞人忧天”。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对是否“远虑”不应一味地肯定,也不应该一味地否定。我们应对是否“远虑”,要给出一个适当的前提条件。这个远虑,在思想上,是出于对未来切实的、充分的思考的,而非盲目地胡思乱想。在行动上,也需要做好实地观察以切实观察到“远虑”的存在,以及做好危机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不管是不是“远虑”,都是正确的考虑。
  【立意参考】
  1.是否“远虑”,要看实际情况。
  2.“远虑”与“近忧”应有效结合。
  3.“远虑”,不应只“虑”,更应施行。
  【佳作赏析】:
  从“杞人忧天”到科学认知
  近年来,人们对于“远虑”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论语•卫灵公》所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论语义疏》也提到:“人当思渐虑远,防于未然,则忧患之事不得近。”这些古代智者的教诲告诉我们,在面对个人和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时,我们应该具备预见未来的能力。
  然而,历史上也存在一些被嘲笑为“杞人忧天”
  高考作文复习模拟导写:能尽此心方有得,勿持糟粕议精微—我看高考
  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审题分析
  A. 主体内容
  这则材料作文主要由3层含义构成。
  ①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一层点明了这则作文出题的具体语境以及高考的社会价值。关键词在于“为国选材”、“教育改革”,主要指向即高考作为一个选拔人才的形式的积极意义。
  ②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
  这句话是从高考历经40年带给中国人的切实感受来讲,所谓的集体记忆和个人情感则将这个范围扩大到群体的意义上,因此这句话既关注了一个普遍的感受,同样也没有忽视在高考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真实情感。
  ③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这句话点明了这则作文题目的实际语境,1977年的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