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4020字。
江苏省如皋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乡土小说创作中,风景描写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个原因是,自然风景本就是乡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广袤的中国乡土天然赋予了乡土小说以独特的美感。依靠个性化的艺术表现,不同乡土小说家笔下出现了细腻、简洁、冲淡、抒情等多种风格的风景描写,使之成为乡土小说审美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鲁迅《故乡》、废名《竹林的故事》、沈从文《边城》、孙犁《铁木前传》以及贾平凹《浮躁》等都是如此。另一个原因是,风景构成了乡土小说“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作家在描写风景时能充分融入自我主体精神,传达出强调思想独立和个性自由的现代精神。“五四”新文学特别倡导风景描写,并将之与作家的思想观念、价值立场相关联。茅盾就将其提升到文学观念是否现代的高度,认为“中国一般
人看小说的目的,一向是在看点‘情节',到现在还是如此;‘情调’和‘风格’,一向被群众忽视”,不改变这种情况,“中国一般读者赏鉴小说的程度,终难提高”。类似的,鲁迅《故乡》《祝福》等作品始终以知识分子的眼睛观察乡村风景,借对乡村自然的描写和抒怀,表达对乡村文化的批判以及对自我的强烈反思。废名和沈从文等作家的作品则通过风景描写表达出对乡村自然美和自然人性的礼赞,其中潜藏着作家对生命和自然的态度。
因此,当代文学史家在谈及乡土小说时,都将风景作为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陈继会指
出:“乡土小说中的风俗画、风景画,天然地就具备更多的文化意蕴。”丁帆也明确表示,
“乡土小说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工业文明参照下的‘风俗画描写’与‘地方色彩’”,并将风景美作为乡土小说的审美特征:“风景画,是进入乡土小说叙事空间的风景,它在被撷取被描绘中融入了创作主体烙着地域文化印痕的主观情愫,从而构成乡土小说的文体形相(象),凸现为乡土小说所特有的审美特征。”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整体上崇尚风景美,但“十七年”时期的乡土小说却是显著的例外。这一时期的乡土小说大都没有丰富的风景书写,即使有所描写,其内涵特征和表现方式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很多“十七年”乡土小说中基本上没有风景描写。准确地说,这些作品虽然也描写了某些乡村的自然景观,但其中没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摹,更缺少人物对自然的
抒情,只是将自然风景作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与社会环境并置。
小说中风景描写的功能通常是增加美感、投射人物的情感世界和表达某种思想内涵。但“十七年”乡土小说所描述的自然风景,多与生活实际功用联系在一起,侧重展现它与乡村劳作、收获果实之间的关系,凸显现实功用特征。赵树理、西戎等作家简洁的景物描写是如此,其他作家也基本没有例外。孙犁是“十七年”时期描写风景最突出的乡土作家之一。他笔下的风景描写优美、丰富,总体上呈现出与现实生活关联在一起的特点。如他自己所言:“不应该把所谓‘美’的东西,从现实生活的长卷里割裂出来。即使是‘风景画’吧,‘抒情诗’吧,也应该是和现实生活,现实斗争,作者的思想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十七年”乡土小说的风景描写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时代政治的影响,具有政治的象征意义。蔡翔认为“十七年”时期很多作品的风景描写呈现了社会主义的劳动价值观,蕴含着人与土地的崭新感情,是一种积极意义的对风景的“重写”。
还有一些作品通过自然风景的象征意义与时代精神相映照。如王汶石《风雪之夜》就用了大量笔墨渲染暴风雪的肆虐,以大自然的严酷隐喻人物遭遇的重重困难,衬托出他们的奉献精神。柳青《创业史》中梁生宝进山砍竹子的场景,也通过渲染自然环境的艰难,突出主人公坚强的革命意志。
风景描写的政治性还以另一种方式体现出来,即通过人物对待风景的态度表达其政治立场。比如陆地《美丽的南方》就写到两个人物对同一“风景”的不同评价。作为知识分子的钱江冷发出的是对“美”的抒情:“只是有一样,别处是不容易见到的,就是外边的风景挺美:地面上冒起那么多挺拔秀丽的石山,冬天的河岸还是一条绿带似的,特别是这片橄榄林,比意大利达•芬奇的故乡——佛罗伦萨的橄榄林还美。”但农村干部傅全昭却看到了另一番景像:“这地方,虽说是严冬,却不见冷,只要一出太阳,气候还是挺暖和。现在,湖水似的天空轻轻地飘着白云,小溪活泼地湍流:雀鸟尽情地歌唱、飞翔:田里是一片嫩绿的菜蔬;留者做年节供果的金黄色的柚子,点缀着葱绿的树。”两人所见之物相同,但视野、思路却
完全不同。作家通过风景描写在表达明显褒贬态度的同时,也赋予了风景以丰富的政治特征。(节选自贺仲明《文学风景中的权力与传统以“十七年”乡土小说的风景描写为中心》
材料二:
宋老大进城(节选)
西戎
大清早,赶车的宋老大,把骡子牵出来,把铁轮车套好,为农业社进城办事去了。车子出了村,上了大路。大路两旁的秋庄稼,长得真叫宋老大心里喜欢。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丰收,就要在宋老大他们的社里出现了,宋老大心里笑着,两只眼不住地四处看着。这时,每块庄稼地里,都是成群结伙的人在干活,只有单干户王发祥的棉花地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小说家们通过对自然风景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成为乡土小说审美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现代作家以自我主体精神充分融入风景描写中,将乡土小说中蕴藏的现代精神呈现于读者面前。
C.“十七年”时期乡土小说基本上没有自然景观描写,即使有所涉及,但也以时代性为鲜明特征。
D.“十七年”时期的一些乡土小说家们渲染自然风景的象征意义,以此来映照人物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七年”时期的乡土小说家们在创作中不重视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也很少对自然抒情。
B.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整体上追求风景带来的增加美感、投射情感世界和表达思想内涵的作用。
C.在“十七年”时期的乡土小说家们看来,风景描写应该是与生活实际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D.“十七年”时期的乡土小说家们不同程度的受到时代的影响,赋予风景描写以政治象征意义。
3.下列选项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处宋老大对发祥老婆的话体现了他热心、愿意帮助别人的性格。
B.②处宋老大大声说话及夸耀的神情都彰显出他参加合作社的自豪。
C.③处宋老大的举止反映出他内心对农业合作社粮食品质优质的得意。
D.④处宋老大对王发祥的话凸显出了他内心对没能说服对方的遗憾。
4.西戎在小说中对风景的处理体现了“十七年”时期乡土小说风景描写的哪些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加以分析。(4分)
5.小说使用多种手法来表现人物在时代中的正确选择。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6~10题。
材料一:
周室既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桓、文之后,大夫世权,陪臣执命。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衡,力政争强。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而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信陵无忌窃符矫命,戮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皆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扼腕而游谈者以四素为称首。于是背公死党之议成,守职奉上之义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