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宝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三模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3 18:45: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8140字。

  2024届高三语文三模卷
  (24.05)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写陈涉高举义旗之后,天下人纷纷响应,蜂拥而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②. 敏于事而慎于言    ③. 学而    ④. 天下云集响应    ⑤. 赢粮而景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易错字:鳝、慎、赢、景。
  2. 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
  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唯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A. 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别具匠心
  B. 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
  C. 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别具匠心
  D. 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设题的类型,如本题就是属于语句复位题,然后要浏览整个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再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借助这些句子的内容和句式进行选择。文段阐述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横线前文“诗必有所本”、“亦必有所创”强调的是诗歌应有根源、应有所创新,“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空格后文“真实”、“新鲜”也提示了空格处应是与根源、创新有关。
  A项,“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别具匠心”,前一句强调天然真实,与语境的“根源”无关,后一句虽与“创造”“创新”有关,但语意表达反了。
  B项,“非全是天然造化” 强调天然真实,与“根源”无关。
  C项,“亦非全是别具匠心”虽与“创造”“创新”有关,但语意表达反了。
  故选D。
  3. 下面是某位高三的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划线处用语不当,请任选两处并做修改。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甲】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乙】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丙】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丁】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祝愿母校未来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中国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变迁
  【摘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  ______  社会学  仁  孝  忠
  ①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化进程颠覆了传统中国所构建的文明秩序,即一个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体系。围绕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学术史以及思想史的研究进行了诸多讨论,这里不再赘言。本文主要围绕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结合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相关社会学经验研究,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