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说明:从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的教学班,可能还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无论出现什么问题,请尽量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阅读能力、学生的探究可能。千万不要把教参与老师的理解灌输给学生,那是最为糟糕的事。
课文的重点应该在于“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意思是:爱它要晓得它有缺点,恨它要晓得它有长处,要把缺点、长处都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
小说中如武松身上的暴力血血腥,如猪八戒也有其可爱的一面,可以周扑园从说起
导入:对于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同学们可能都不陌生,勇猛刚直的张飞,嫉恶如仇的鲁智深,即使《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都让人过目不忘。中国古代的小说,有着辉煌灿烂的成就,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最早的小说是什么?又是怎么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门论述这方面问题的文学评论文章。
以下采取部分优化设计的教案
一、提问激趣,投石寻机。
板书: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师:下面我想联系课外阅读情况,请大家谈谈自己在课外看过哪些古代小说?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把学生列举的作品一一写在黑板上):《西游记》、《水浒》、《镜花缘》、《西厢记》、《七侠五义》、《红楼梦》、《三国志》、《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老人与海》、《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老师不需马上纠正,照样抄在黑板上,留待下面处理。)
(由提问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扩大知识面,使课内课外相结合,给讲述小说发展提供充分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问题,有了问题才有突破口,才能实施点拨教学,所以它能起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引议释疑,直逼关键。
师:但是,在你们列举的作品中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生:有。《老人与海》不是中国小说,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写的。
师:对,我们回答问题,要注意它的针对性。(用黑板擦擦掉《老人与海》。)
生:《西厢记》是戏剧,不是小说。
师:对,我们还要注意文学样式的不同。(擦掉《西厢记》。)
生:还有《三国志》,它不是小说。
师:对!(这个问题可以直逼关键,不能轻易放过,要重锤敲打。)你说不是小说是什么?
生:是历史著作。
师:说得很对。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则不是。那么,你能说说文学作品和历史有什么区别吗?(是关键,要重点问。)(这位同学若回答不出,可另请其他同学回答并补充。)
〔弄清文学和历史的区别,才能理解课文所论的小说前后期的发展,它是本文的一个关键。学生把《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