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舍得杭州去”出自何处?
|
未能舍得杭州去,一半勾留为此湖
|
据说这是杭州刺史白居易离开杭州赴洛阳时杭州百姓送行之地。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间并不长,但就在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为杭州人修建了白堤,杭州百姓也因此免受水患之苦。杭州百姓舍不得白居易,白居易又何尝舍得杭州?“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面对如此妩媚的西湖,白居易又怎么舍得离开?离此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白堤了,白堤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一座石砌的小桥而已。但白堤却因为白居易而闻名,也因为白居易而凭填了一份诗情和柔美。虽然面前的白堤并非白居易所修,真正由白居易修的堤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杭州百姓就是这么可爱,他们才不管那么多,仍然执拗地认为这就是白居易所修的白堤。白堤两岸树丛里的小鸟们在游人身边自由自在地蹦跳着,它们一点也不怕人,只有当人们几乎伸手就可以抓到的时候才慢悠悠地飞起来,从容地在不远处落下,继续啄食着什么。我不禁有些诧异了:我也曾去过很多地方,但从来没有见过小鸟可以和人这样和谐相处。这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也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这需要全杭州人经过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做到人与自然的如此和谐!太阳正在当空,但似乎不像刚才那般酷热难耐了,凉爽的风柔柔地吹在身上,感觉十分惬意。
|
出自白居易《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白居易于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822)七月,除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长庆四年五月底离杭赴洛阳任所。此诗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
点数有什么用 ?
|
重庆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第一次) 人教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