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与时间的测量》ppt2
- 资源简介:
得与失皆是收获.doc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doc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ppt
得与失皆是收获
《长度与时间测量》教后反思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 张德祥
为了准备《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节公开课,我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学情,编制导学案,试上,请专家点评,修改再试上等过程,最终完成了公开课的任务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农村中学的老师而言,虽说是一个难得的成长机会,却也是一段煎熬的过程。如今,尘埃落定,我开始静下来反思,想着一个个细节,想着这节课的得与失,我忽然发现得与失其实于我皆是收获。
收获一、加深了对“三自课堂”的理解
“三自教学模式”是我校近年来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符合我校校情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更深入的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改理念。
课前学生可利用导学案的“课前过关检测”部分,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为课堂上知识的正迁移奠定了基础,比如我在导学案中编制了如温度计使用方法的回顾,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时,能进行类比,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利用“上课预备”部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中一些思维难度较低的问题进行预习,以减轻课堂教学的压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的预习以及对于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这几个单位之间关系的推算,目的就是让学生弄清这几个单位之间的进律都是1000 ,从而把单位换算中“进率”这一难点分解了一部分到课前。
课堂上学生可根据导学案的“自我展示”部分看清老师上课的流程,能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学会规范自己。比如,在活动5.1中,各组同学能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做法;又比如在活动5.3 中,同学们在看到第5组同学记录的测量数据表格时,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表格中物理量应该有相应的单位,有的说个别实验数据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有的还发现同一组的同学测量了同一个长度结果也不相同,等等。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提出了他们真实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往往又是新问题提出的最佳背景。比如,当学生提出“同一组的同学测量了同一个长度结果也不相同” 时,“误差”这一概念的建立就呼之欲出了。
收获二、把握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上课细,一直以来是我自以为是的优点,上课慢,是我一直自知的缺点,为此我一直矛盾着。那么如何提高上课速度呢?通过这一次公开课,许老师、李老师以及若干位专家的指点我似乎看到了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学会取舍,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每一节课,逐层展开,往往会有若干个问题。原先的我,总以为每一个问题都应该讲细、讲透唯恐错过一个细节。其实,就“问题串”中的各个问题其思维难度往往是不同的。对于简单的、没有什么思维难度的问题,可以点到为止,一带而过,不需要在学生很容易明白的问题上,反复纠缠,花费大量时间。比如,我在“问题8”的处理上就显的有点浪费时间了,其实,“卷尺、软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这些长度测量工具,从教材和《评价手册》来看只需要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