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波》教学设计与ppt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2张,主要展示了电子双缝衍射、物质波不是经典波、微观粒子不是经典粒子、不同情况下的概率分布、可用于新课教学。
教学设计约2130字。
§17.4 概率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微粒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学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
2.了解波动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学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
3.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了解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4.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二)过程与方法
1.领悟什么是概率波
2.了解物理学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科学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根据事实建立学说,发展学说,或是决定学说的取舍,发现新的事实,再建立新的学说.人类就是这样通过光的行为,经过分析和研究,逐渐认识光的本性的.
【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
2、难点:对量子化、波粒二象性、概率波等概念的理解
【授课内容】
一、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
在经典物理学的观念中,,人们形成了一种观念,物质要么具有粒子性,要么具有波动性,非此即彼。任意时刻的确定位置和速度以及空中的确定轨道,是经典物理学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与经典的粒子不同,经典的波在空间中是弥散开来的,其特征是具有频率和波长,也就是具有时空的周期性。
显而易见,在经典物理学中,波和粒子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常不同的表现。那么,为什么光和微观粒子既表现有波动性又表现有粒子性的双重属性呢?
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述对于原来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的回顾和归纳整理。
点评: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可以穿插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时常进行温习反思和类比迁移,多次反复一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利用知识。
[问题]:在微观世界中,如何把波的图象与粒子的图象统一起来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一些答复,就各种答案加以分析提炼总结。
点评: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效果比被动的接受知识要好,能够更加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概率波
1、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1926年,德国物理学玻恩(Born ,1882--1972)提出了概率波,认为个别微观粒子在何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粒子在空间何处出现的空间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展示演示文稿资料:玻恩
点评:应用物理学家的历史资料,不仅有真实感,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发放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