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导入方法例谈

作者:刘海燕  时间:2007/4/21 22:08:5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450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成功的导人,具有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能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引发思考。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网络教室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电教媒体进行选择和组合,以提高导入的效果。语文教师若把导入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播放,也许效果更好。
  1.诗文导入法:在我国的文学园地中,诗歌是棵长青树,可为我们导入新课提供丰富的材料。教师可提前搜集语文网站上大量的与课文同题材或同一作家的相关作品,整理后放在网页上。学习文天样《〈指南录〉后序》,可用他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导入,领会其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从茅盾的《题白杨图》导入《白杨礼赞》,从孟郊的《登科后》导入《范进中举》。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汉语言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深受大众喜爱,也可“拿来”为导入服务。“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可用来导入司马迁《鸿门宴》。
  成语言约意丰,生命力强。有些成语就出自课本中的文言文。我们可以由“世外桃源”导入陶渊明《桃花源记》;由“游刃有余”导入庄子的《庖丁解牛》。
  2.图画导入法:用课文插图、教学挂图、教学图片、幻灯图片、自绘水彩画、粉笔简笔画等导入新课,直观形象,深受学生喜欢。教学《松鼠》,传统做法是出示有关松鼠的简笔画、模型、挂图等,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就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如可放映《动物世界》中松鼠生活的录象片断来导入。学习《北京立交桥》、《神奇的极光》等课文,都可用图画导人。
  3.音乐导入法:用音乐导入,在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等方面可以发挥独到的作用。教学某些课文,音乐只起导入作用,如用歌曲《南泥湾》导入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而教学有的课文,用音乐导入之后,可将音调调低,使音乐成为朗读的配乐,如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导入《孔雀东南飞》。
  4.实物导入法:实物展示台可以将实物投射到屏幕上,这对科普文的阅读可以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可以把不同保鲜程度的荔枝切开展示给学生欣赏,学习冰心的《小桔灯》、王愿坚的《七根火柴》等课文,都可运用此法。 
  5.实验导入法:一只装有淡水的小玻璃缸,放人一只鸡蛋,鸡蛋沉入水底;放入一条小鱼,小鱼自由游动。然后往玻璃缸中加食盐,并搅拌,鸡蛋渐渐浮到水面,小鱼慢慢死去。由此导入《死海不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死海的特点;学习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均可用此法导入。
  6.表演导入法:对于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把握、精彩片段赏析,可以让学生表演并点评或提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习林嗣环《口技》,放一段口技的录音固然可以,但如果请擅长口技的学生表演一番,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学习戏剧单元,也可让学生通过预习把握角色,预演排练,然后在课堂上表演。
  7.录像导入法:放映录像,有形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直观,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现成录像片要充分运用,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录、自制一些。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可播映电视剧《红楼梦》的剪辑,举行不规范用字和不得体用语调查,可录制相应的录像资料等等。
  8.互动导入法:互联网论坛的隐秘性及其交互功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文之间进行平等的、毫无隐讳的交流。对于那些有争议的课文或注解、或专家解读等,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通过发帖、留言等形式参与讨论。课上,教师将不同的观点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