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议论文加点色彩
作者:湖北省恩施州教科所 徐延春| 时间:2004/10/22 4:33:1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403
议论文作为中学生作文的一大文体,是各类考试选择的主要对象,它能较为全面地体现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但由于文体的特殊性,绝大部分议论文只注重观点的正确、鲜明,论据的充分、有力,论证的严密、合理,如果我们再在以下几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加以关注,给议论文加点色彩,就会使你的文章更精彩。
一、用新颖别致的标题,激发读者兴趣。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和灵魂,议论文的标题尤其如此。一个好的议论文标题,就像蝶恋花一样,具有无穷的魅力,能给人诸多思考、启迪,从而激起读者的兴趣。好的议论文标题一般都具有以下五个特点:①简洁凝练;②态度鲜明;③题文相衬;④生动活泼;⑤意味深长。我们只要稍稍对近三年高考优秀议论文题目做一下扫描,就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如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拟的题目:《请不要忙……》《呼唤自我探索》《倾听自己的心跳》《自己去创造》《日本,听我对你说不》等等;2000年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拟的题目:《人生也是一张答卷》《20世纪你美吗?》《沧桑看云》《打开“第三只眼”》《让心河绿水长流》《为韩寒让出一条道!》等等;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拟的题目:《守住心灵的契约》《我诚信,我美丽》《与诚信同行》《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千年一叹》等等。这些题目在众多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谈诚信》的沙滩上,无疑是闪烁的贝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某种意义上,议论文的题目比之其它文体更需要装饰。
二、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构筑议论意境。
鲁迅的《拿来主义》、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之所以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除了有深邃的思想外,还得力于生动形象的描写语言。如《拿来主义》中正面论述“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别了,司徒雷登》中对美国侵华政策彻底破产的论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 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大大地增强了论述力度。高考中的优秀议论文往往也不时地穿插生动形象的描写,成为成功的一大亮点。一般认为,描写是记叙文常用的技法,其实在议论文中,描写更加熠熠生辉,成为优秀议论文的必备品质。它使议论文固有的枯燥得到了暂时的逃避,就像在茫茫大漠中突然出现了很小的一块绿草地。如2000年高考优秀议论文《沧桑看云》(湖北一考生)中的记叙:“一亩快要丰收的麦子,农人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凡高看到的是生命的激情,诗人看到的是色彩与海浪的组合……于是社会的物质大厦与精神大厦便拔地而起,生活便丰富坚实。”《一花一世界》(浙江一考生)的议论文以这样的记叙开头:“更深夜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这世界是什么?’”;再如2001年高考优秀议论文《题乌江亭》(山西一考生)以描写开头:“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花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在论述过程中也多处描写,“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矛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滴着秦兵的黑血!”“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这些记叙都写出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构筑了议论文中的意境,为深入深刻的议论提供了契机。
三、用巧妙精当的抒情,调动读者情感。
在议论文中,抒情的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殊不知,巧妙精当的抒情常常是议论文的精彩之笔。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典范。作者对马克思的逝世满含无限悲痛,对其一生战斗业绩和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熔铸了高度颂扬之情。然而文章却悲痛不形于外,颂扬不假藻饰,却巧用抒情的方式议论。先以“思想家停止思想”、“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两个同意拈连的修辞句式,向听众传递马克思“逝世”的信息。言辞含蓄,似乎生怕惊醒“睡着”的马克思;接着用“空白”这一借代,表达马克思逝世对人类对历史的损失之巨。再连续用比喻,议论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深远影响和豪迈胸襟。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比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以“先前”的“一切研究都是在黑暗中摸索”比喻马克思的发现的巨大价值、作用和影响,以“蛛丝一样轻轻抹去”,比喻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无所畏惧、广阔豪迈的伟大胸怀。作者崇敬爱戴仰慕和沉痛悲壮的深情,完全融化到高度凝练概括的抒情之中。再如2001年高考优秀议论文《题乌江亭》(同上)就以抒情结尾:“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书页,当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时,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让人在如诗的语言里,融入作者鲜明的观点。这样的抒情与议论,真是浑然天成,纯净如水,无求技巧而技巧自现,不工雕饰而神韵毕露,看似平淡如水,品之则肝胆俱裂。
议论文是中学生的主要写作文体,加强以上三方面的训练,让它们为你的文章而闪光,你的文章就一定会更精彩!
(原载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湖北招生考试》2002年第7期)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