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的三大误区
作者:湖北省恩施州教科所 徐延春| 时间:2004/10/22 4:38:3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12
误区之一:贪大求全。优秀的古诗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比如写春色,古人这样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雨睛》)“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唐·王维《辋川别业》)在大好时光里,这些诗人为何不放手描写百花盛开,蜂涌蝶舞之盛景,却偏偏钟情于一枝、一叶、一蝶?妙就妙在不贪大求全,而是凝笔一枝,揽尽人间春色。写作文尤其应该如此,短小精悍,一叶知天下秋。如果入口太大又求其全,则往往“欲速则不达”,反而削弱了文章表现力。入口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主题就会开掘得更深刻更透彻。
误区之二:就事论事。作文要能一滴水见太阳。当然首先应该强调的是,这一滴水必须清澈透明,能映入一个金光闪闪的“大世界”。通常所说的“从浪花中可以看到海洋”、“拂窗看世界”、“窥一斑能知全豹”等等,都是说的这个道理。如今年倍受推崇的满分作文——《赤免之死》(文见《语文月刊》第9期)便是典型,该文借赤免之死把“诚”与“信”表现得淋漓尽致,慷慨遒畅。再如今年高考优秀作文——《夜空》(文见《作文报》34期)借“月亮”“子夜蓝”“北极星”三个意象机巧地表现了对“诚信”的向往和追求。作文要做到滴水见太阳,所选取的内容就必须典型而新鲜。否则,写一些大家都知道的琐事,就只能以小见小,毫无意义可言。
误区之三:不着边际。作文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不要不着边际的大写一通。所选的角度要小,事情虽微,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尽管我们写的只是一棵树苗、一个山村、一件小事,可反映的主题却是一片绿洲、一个改革开放中的农村缩影、一个时代的精神。比如韩寒的三篇新概念初赛获奖的作文,一篇写书店见闻,一篇写医院看病,一篇写理发经历,都是平凡小事,但作者却能透过现象挖掘出蕴藏在生活深处的内涵,发前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之所未见。
(原载东北师范大学《中学生作文指导》2002年第6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