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结构的过渡艺术
作者:湖北省恩施州教科所 徐延春| 时间:2004/10/22 4:40:3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452
过渡,又称“过文”、“过脉”、“换头”,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古人写文章就很讲究过渡。魏文帝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斯言尽之矣。然气不可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词丽藻,如编珠缀玉,不得为全璞之宝矣。”(《典论》)刘勰也有同样的论述:“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文心雕龙·章句》)可见古代文章家对过渡的高度重视。
占有材料,为的是言之有物;确立主题,目的是言之有理;而过渡则是强调“前后连贯,气脉相承,通篇浑然一体”,作用是使文章言之有序。过渡一般可分为两种,其一是暗渡,即尊崇文章的内在发展逻辑顺序而自然推进;其二是明渡,即在相邻层次或段落间有较大转折,或跳跃,或由叙述转为议论,或场面更替、人称变化、时间发展、空间转换,或内容由一层意思转为另一层意思,或用于插叙、倒叙的起论处等等都必须通过词、句、段或标志(如序数词、破折号等)作过渡。本文主要对明渡(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过渡)从形式和方法上作些探讨。
一、词语过渡
一般采用关联副词作为段落、层次及句子之间的过渡。常用的关联副词有:因为、所以、不过、但是、可是、然而、诚然、固然、因而、因此、只要、尽管、况且、正是、应该说、之所以、可以这样说、上述表明、由此可知、综上所述、正因为如此等等。
使用词语过渡,应注意两点:①在关联词语过渡的段落、层次句子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关系,如因果、转折、递进、选择、并列、条件、总分、分总、主从等等。②关联词语要用得恰当。如果关联词语选用不恰当,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和流畅,造成表意不明。
二、设置悬念过渡
在段与段之间设置悬念,形成大悬念套小悬念的连环结构,也是文章过渡的一种好方式。如《琵琶行(并序)》中的“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下文让琵琶女出场;如《我的空中楼阁》中的“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接下来就写点缀小屋的树;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中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后文就解决这一问题。这些都是很好的范例。
三、设问过渡
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这时,用一两句设问,激起读者到下文去寻找答案。如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后面接着论述人的正确思想的来源;鲁迅的《文学与出汗》中的“而且,人性是永久不变的么?”接下来谈论人性不是永久不变的问题。
四、用小标题过渡
运用小标题,是作文的一种技巧,它有利于文章的构思和行文,受到不少学生的喜爱。小标题在某种意义上既能显示作者的才气,同时又是文章内容的总结概括或悬念提示,使读者一目了然。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对复杂、表达比较含蓄的作文。我们只要打开《高考优秀作文选》就会发现它的魅力。
五、序数过渡
这是最明显的一种过渡方式。就是在作文的每项内容或每部分之前冠以一个序数词。如一、二、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有一次、还有一次;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再一方面等等。不同的是根据行文的需要,有的序数处在一段落层次的开头,有的则处于结尾。这类文章课文中比比皆是。在此不多谈。
(原载河南人民出版社《作文指导报》(高中版)2002年4月16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