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来了,体育课该变了

作者:不详  时间:2007/6/5 12:21:15  来源:人民日报转载  人气:908
  “你看,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正在抖空竹、踢毽子、跳绳,这都是挂牌奥林匹克示范校之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产生的直接效果”,康乐里小学奥林匹克教育领导小组王长春老师在谈到奥林匹克教育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时,用手一指,只见操场上一片热闹景象。
  《“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已经实施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里,校园中出现了以“奥运”为主题的多姿多彩的各种活动。奥林匹克精神也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但不能回避的是,这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巨大的升学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让一些孩子不得不在锻炼与学习间取舍
  “很喜欢上体育课啊,累是累点,但出一身汗后很舒畅,这样学习起来更有精神了”,有着和清华附中高一学生李梦雅一样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但是,巨大的升学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让一些孩子不得不在锻炼与学习间取舍。
  即将面临高考的北京物资贸易学校高中部的张子杰说:“从上高三起,老师和家长只会督促学习,不可能鼓励你参加锻炼。我也很想找几个同学打球,让脑子清醒一些,可是很少有人响应。等高考以后我们再打个痛快吧。” 
  通过走访几所奥林匹克示范校,笔者发现尽管学生要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但仍然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喜好。甚至有些学校为了不让歌咏比赛、绘画比赛冷场而不得不调整时间,尽量避开与体育比赛同时进行。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在校园中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体育风”。人大附中的一位家长说:“现在孩子很自觉去锻炼身体,有时还拉着我们去锻炼,并告诉我们,奥运会在家门口开,要重在参与。我们也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因为,在体育中感悟的东西,比如拼搏精神、战胜自我等,可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育才中学国际班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在校园中能够更多地享受体育为他们带来的快乐。该校的体育老师叶萍也感叹,一些围绕奥林匹克教育的课程在外国学生中反响很好。她说:“我经常会在课堂中讲到奥林匹克运动是最国际化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不管是哪国人,因为身在北京,一定要有主人翁意识,融入到奥林匹克的氛围中。奥林匹克教育最核心的价值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教育青少年。很多外国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了团队意识,认识到了锻炼的重要性。我想,我们这些参加中考、高考的孩子们,也非常有必要补上这一课。”
  有些学生为了应付体育考试突击训练,非常容易受伤,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今天,这种想法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让孩子去跑步、去锻炼,还不如把时间放在学习上,多得几分,考个好大学”,笔者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多学习时间,或是害怕孩子受伤,到医院开份假证明,以便让孩子请病假不上体育课。这些观念和做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锻炼意识。
  同样,有些体育老师反映,分数不逼,学生就不锻炼。育才学校的刘建文老师支持建立体育考试制度,在中考和高考时必须参加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计入学生的升学总分,体育成绩要在总成绩中占一定的比重。但清华附中的刘俊副校长对强化体育的竞技性,是否真的会提高学生的体质表示怀疑,“有些人天赋好,不练都可以拿满分,而有些学生为了应付体育考试突击训练,非常容易受伤,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刘俊说:“体育的关键在于健康理念的培养。借力奥运,大力宣扬奥运精神,让学生从理念上改变,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在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在采访中,不少老师表示:一年的奥林匹克教育要产生巨大的效果,不太现实,也不会因为某一次奥运主题活动或体育活动而对增强体质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需要时间,最切实际的办法是从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入手,培养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22232 于02-28 20:57发表评论: 第2楼
  • hai 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