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树泉老师解析2007高考语文试题
作者:佚名 时间:2007/6/7 23:40:0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74
于树泉:您好!
主持人:现在题目已经出来了,您有没有看过这个题?
于树泉:我对作文题看了,有一个了解。试卷刚刚我翻了一下全国的一卷。
主持人:就是说您还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今年的试题。
于树泉:粗浅的也没有,还没有机会看到今年的试卷。
主持人:您从感性的角度谈谈您对今年试题的感觉。您觉得今年的试题难不难?
于树泉:刚刚我看到的是全国的卷一,我觉得变化不大,试卷比较稳定,结构也没有什么变化。题的难易度来说,我觉得题还是比较平易的。
主持人: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于树泉:除了作文题以外,因为作文题是一个看图作文,这是一个变化,其他的没有什么变化了。
主持人:您觉得对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语文考试不会带来太大的改变?
于树泉:我觉得就全国试卷来说是比较平稳的,对学生来说应该是能够发挥正常的。
主持人:大致看过了试卷,您有没有觉得有什么是在您的意料之外的?
于树泉:全国的试题,前面的四道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后面是一道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方面的内容应该说学生并不陌生。
文言文阅读是《后汉书•宋钧传》,是属于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对学生来说,阅读是最容易的,因为有情结和故事,这个也不难。
接下来是诗歌鉴赏,苏轼的望江南,这个对学生来说也难度不大。默写,我看了都是限定科目中默写的名句,一般来说同学都可以拿满分的。
散文阅读,是《总想为你唱支歌》,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的内容我浏览了一下,我觉得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最后一块,第六大题是三道题。历年学生在这块,高考命题者把它视为试验田,往往会出一些新,学生在这块也会见到一些新面孔,但是今年看这三道题,变化都不大。一个是便条改错。我一看这些错误都是非常明显的错误,学生答起来不会有什么障碍。第19题是语段的修改,给了一个语段,有两处需要删,我看了难度也依然不大。最后一个题是仿写,这是一个传统的题型。如果语文素养不错的同学,或者是复习训练比较到位的同学,完成这道题应该是非常轻松的。
主持人:从刚才您谈的情况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说今年试题的难度较去年有下降吗?
于树泉:这个还不能轻易这么说。整个来说和去年保持了平稳,就全国这套题。其他各省的题还没有见到,不好说什么。
主持人:就是说对参加考试的考生,这样一套题还是在意料之中的。
于树泉: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比较平稳和正常的。
主持人:我们可以套用2005年的作文题,情理之外,其实又在意料之中。
于树泉:没有什么悬念。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意料之中。那么今年有没有一些试题让您感觉眼前一亮的?
于树泉:就全国这套题来说,这套题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的平实和平稳。如果有一点新鲜感的地方,就是作文题。作文题出的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们用了这套题,考生就会知道这个题。给了一个场景,一个小孩摔倒了,摔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他们分别代表学校、家庭和社会。而且这三个人异口同声说“出事了”,要求学生文题自拟。这种题在高考历史上是出现过的,但是最近好像没有怎么出现,这个题在题型来说是有一些新意的。面对了一件事,社会、学校、家庭可能是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学生在做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来做题。
主持人:刚刚我们就整体的感觉谈了一下,您刚才也说了好几次,作文是您感觉有一些意外的地方。看图作文也是近年来考得不是特别多的地方。上次来,您讲过作文是整个高考的半壁江山,不光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
于树泉:得作文者得天下。
主持人:我们来谈谈今年的作文题。您首先来评价一下这篇作文的命题,您觉得作文命题和去年来说,您是更欣赏还是觉得它有它的失败之处呢?
于树泉:我觉得命题作文,今年各省我看了一下,出命题作文的比较多。我可以把它分成三种类型:命题作文,划题文,还有材料作文。主要是这三个类型,看图作文就是唯一的这么一例。这个我觉得它首先是有新意的,对学生来说这个题,在选材立意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这个图你看,一个人摔倒了,学校、社会、家庭这个题还是有选择的空间的。他感受最深的他可以选择一点,不一定三者都要选。面对一个摔倒的孩子,他可以选择一点,也可以三者都选,可以通过比较来选择三者的不同。
如果立意点选择在一点上,这篇文章会写得更深入一些、集中一些。我感觉学生还会就这个题目,不同的考生会扬己所长,我觉得这个题目从这点来说应该还是值得肯定的感觉。
主持人:我们常说高考作文题,命题最大的原则就是要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您觉得碰到这样一个作文题,考生应该如何入手?
于树泉:应该说这道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写。比如说一个人摔倒了,社会怎么看他?比如说有一个失足青年,社会怎么对待他。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话可说。如果这个失足青年或者少年,他是学生,学校是怎么对待他的,或者学校应该怎么对待他?学生有话可说。家庭应该怎么对待他?我觉得每个学生都应该是有话可说的。
主持人:我们常说作文一方面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约束。您觉得这道题的约束在哪里?
于树泉:因为他这里给了一个情境,一个人跌倒了,跌倒了肯定是有某种隐喻意义,比如说某个孩子失足、做错了事。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学校、家庭怎么做?这个限制应该是很明显的,他只能谈这方面的事。但是究竟他侧重谈社会、学校、还是家庭,这就是他的自由,但是这个情境限制了他,他只能谈这方面的内容。这就是限制和开放。
主持人:如果和以往的考试出题的规律来说,这道题的限制我感觉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
于树泉:这道题的限制还是很严的,也就是说只能谈某人失足了,只能谈社会、家庭、学校对他应该的做法,或者是他谈对这种做法的认识,这个做法是错误还是正确的,所以这个限制是很严的。
主持人:去年的高考作文北京 卷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就是“北京的符号”。高考的作文经常被人诟病比较多,但是去年这道题获得了很多赞扬的声音。我感觉去年的这道题也给人的限制很多,我们以后的作文命题趋向是不是有往这方面转的可能?
于树泉:06年的北京的符号,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北京的符号它不计其数,历史的、现实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一种风物、一种习惯、习俗。所以说学生具有选择上很大很大的空间。同时,它又是限制的。限制是北京的。而且在这个作文题的前面,它有一句话,就是“每个城市都有代表自己文化内涵的、标志性的事物,这就是对符号内涵的限制。所以我认为这个题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它这种限制和开放,防止学生宿构,防止准备好一篇拿上来以不变应万变,北京的符号这篇就不可能这样,因为他一准备好,一上来老师就可以看出来。我觉得,这个题应该是很好的一个方向。而且我也希望是这个方向,因为他对中学的作文教学是有好处的,对衡量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是有好处的,我希望这个方向能够保持下来。
但是我看了一下,今年全国的20套试题作文,我觉得有些题还真的让人不够满意。有些题我觉得给我的感觉,因为我们选拔的是高中生,毕业以后他要上大学深造,应该说就接受高等教育,即将进入精英阶层,应该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应该起一个引领作用,学生应该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应该有思考、有见解,能够展示才华。所以,高考作文题应该是有品位的。但是我浏览了一下我们的高考作文题,我觉得有些题还是过于浅了一点。有些题我想有一定见解的同学和家长,一看到这个题就觉得浅。而有的题,我觉得俗了点。还有的题给人的感觉是虚了点,学生不知道怎么去把握。那个题抓不到什么东西,他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去展开写,他不好上手,他这个文章上手写什么他不知道,或者说是指向不明确。
还有一些题涩了点,题让学生不懂,不知道该怎么去写。究竟写什么呢?是写文学评论,还是把握两句诗,来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学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所以这样的题让学生有点青涩,这样的题我觉得不是北京的06年的方向。它既开放,但是它又有限制,我觉得这个题是好题。这个方向它应该保持。
主持人:就您刚才说到那些您感觉不是很满意的题,您觉得对考生来说,他们接受起来是否也有难度?
于树泉:如果这个题目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这个题它的指向不够明确。学生看了题,不明白这个题让我评价鉴赏一首诗,还是让我从诗中发现什么寓意。比如说如果是苏轼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就知道要展开联想,要结合现实。如果给了一个题,学生看不出来让我写什么,对他们来说审题的难度就大了,应该说对学生就有威胁。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写。我们的有些题,或者是虚了点,或者是艰涩了一些,这个题对考生是有一定的威胁,审题立意有一定的难度,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那么大的障碍。因为考场上顶多三五分钟的时间就要动笔,没有必要在审题立意上那么麻烦。像北京的符号,谁一看就知道,但是写出来能分出高下。
有的题不像高考的作文水平,我觉得高考的作文水平应该有水平,有品位,应该有层次。因为参加高考的,这是我们国家最大规模的,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考试,它选拔的可能是几百万人,我们国家的考生接近千万了,这么大规模的考试是选拔将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所以,作文题真应该出好,如果出不好我觉得还是比较的遗憾。
主持人:从今年的作文题来说,应该说出题还是有两个方向。要么是这个题出的比较的厚重,大气,更侧重学生的一些理性的思辨。也有一些是比较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内心世界,更侧重于考生的情感宣泄。您觉得从命题的趋势来说,对这两个方面,哪个方面应该更侧重一些?
于树泉:这个问题刚才我实际上已经有所涉及。比如说我看到有一道题,叫做“酸咸苦辣话高考”。这个题是重庆 的,这个题当然就适合学生宣泄一些情感。比如说高考这一年,应该说非常的艰辛、熬夜,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个同学都应该有话可说。这对于宣泄学生的情感,写他们的真实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题做到了,有这个作用。但是从更高层次来说,学生不应该只是对自己高考这一年的苦乐进行宣泄,我觉得他应该对社会、对现实、对人生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和思考。高考固然是酸甜苦辣,每个同学都是这样,但是从层面来说,我们应该有更高的品位和追求。
我倒是觉得,刚才你提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更高的视野,关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民族。国计民生,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不应该只是我眼前这点事,我就高三考试,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因为我们要培养人才。现在参加高考的人,20年以后他们就是我们国家社会的中坚,他们应该了解社会和人生。我历来都是这样要求我们学生这样做的,他们应该对这个社会、国家、民族有一个责任意识。我经常说,看到好作文的时候我就经常说,有的学生虽然还在学校念书,但是看他们关注的我们社会的都是一些大事。而且他们自己有自己难得可贵的思考,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之间,虽然还在学校学习,但已经担负起了社会的责任,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我觉得我们国家和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不只是书本上的这一点知识。他们应该有一个责任意识,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所以我个人倾向于让学生写那些厚重的文章,视野非常开阔。我刚才说他们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所以反映他们的文章应该是有深入的思考,有独到见解,有个性、有才气等等,应该是这样一个综合的体现。
主持人:我们是否可以说,这是学生思维的积累。
于树泉:这就涉及到作文评分标准了。各地都会根据自己的命题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我见到这样的题,比如说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好像是江西的题,辽宁的题是“我能”广东题是传递,山东题是“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安徽的题是“提着篮子找妈妈”,上海 的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这都是很口语话的题。这些题究竟是重视思维还是重视素材的积累,就要根据题来制定得分的标准。有些题适合写议论文,必须要有材料,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不能写空洞的文章。他必须要通过平时关注社会、生活,有自己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论点,这就需要重视素材的积累。
有的题,比如像“提着篮子找妈妈”,这道题我不知道命题者的初衷是什么意思。我就想,是不是希望我们的学生乌鸦反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重晖,这样的文章就需要思维,也不需要什么素材的积累,当然也需要有内容,需要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自己的文章。
主持人:我们回到今年的看图作文题,今年曾经押题的老师都要大跌眼镜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考生以后要在看图作文题下一些功夫?
于树泉:我觉得,不一定是要跟着一卷,只有他一出这样的题,我们都回到看图作文题上了。比如说我要求我们的学生,要调动积淀。平时要多读一些书,而且留心处处皆学问。看图作文形式上是看图作文,但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生活中有人会跌倒,失足,但是因为角色的不同社会、家庭、学校就会有所不同。它这样就是社会中的事,但是是用我们的看图作文表现出来的。所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要懂得思考,要不断的积累,不管他出什么形式的作文,只是形式的问题,能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还在于平时的调动积淀,展示才华。我们要求学生文笔要好,平时要有思考,认识问题要深刻,不能太肤浅。如果认识太肤浅,不管出什么样形式的文章,也是肤浅的。凸显个性,文章应该写出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文章,不管你是什么形式,你是看图作文、材料文,你这个如果没有认识,没有思考,写什么文章都不会写好的。
主持人:看图作文,其实也是给出了很多的可能让考生来写。不管从哪个角度切入。我不妨给于老师提一个问题,假如是您在今天上午的考试中遇到了这道题,您会从哪个角度来切入作文呢?
于树泉:这道题我还没有仔细的研究,他要求是文题自拟,自命标题。我不知道这个要求是不是很全了。我要是写的话,我觉得一篇考试作文限制是800字,他给了三个点,学校、社会、家长。如果让我写,这三点如果让我平分秋色去写,我会觉得这一个内容我写不透彻或者是说写不具体,这就有点平均用力,比较分散了。如果让我写,我写一个点。比如说社会。一个人跌倒了,一个少年,比如说他走入了攻读学校或者成为了少年犯。社会怎么样救助他?当他一旦走出攻读学校,他还是否会再走入犯罪道路,这种影响太大了。因为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爱心,帮助他,信任他,而不是怀疑他,摒弃他。如果是这样的话,对这位曾经失足的少年和青年来说,他就是幸运的,他就有可能从此真正的做人。
社会上有很多事,青少年他们都是因为一次失足后,社会上人们对他都是白眼,他就无法再融入我们这个社会。被疏远、被怀疑,甚至被厌弃之后,他们最后只好,因为可能另外一种黑暗的力量在拉他,如果我们社会不拉他,最后他们就很容易再走上第二次的犯罪道路,以至于有的再不能回头。我就从一个角度来谈,社会的责任,我觉得谈得可以深入点。
主持人:我想考生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谈,一个孩子跌倒了,有方方面面都会关注他,可能会从溺爱这个角度去写,这方面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一些?
于树泉:一个人跌倒了去溺爱,如果把这个孩子真看成是三岁的孩子,跌倒了,家长赶紧扶起来,如果真的作为三岁的孩子,是可以这样写。但是我觉得可能写不深。
主持人:好的。我们剩下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了。我们整个的高考到现在为止,是画上了一个逗号,后面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完成。我们在这里请于老师给我们明天要走向高考的考生,以及明年要走上高考的考生提出一些希望。
于树泉: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他们才走了二分之一,明天还有一天。事实上我也是考生家长,我的孩子今年参加考试。我想,考一科你就不要再想这一科,不要因为这一科的得失,背上包袱,影响下一科,我觉得这样是理智的,应该这样做。
我想考生应该全力以赴考好后两科,实现自己的理想,考上自己最满意的大学。这是对今年的考生。
对于下一届的考生,我们当然就应该关注今年的高考。从今年的考试中,得到一些对自己上高三后,迎接考试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使自己明年的高考有一个理想的发挥,高三未来一年复习能够更加有效,能够提高质量。我想说的就是这些。
主持人:好的,我想今天如果有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您也许不应该看这些东西,集中精力把握好明天的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了解到,于老师的女儿也参加今年的高考,所以我们再次感谢于老师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的聊天室。最后我们要再次感谢人大附中对我们这次访谈的支持,也感谢于老师的光临,这次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再见!
于树泉:再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