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精神世界——向文艺片致敬
有一位著名的影评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电影不是声音,不是图象,不是情节,不是记录,而是一种情绪.
的确,电影所涵盖的情绪太多太多,.一部好的电影带给人的心灵力量则足以让你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回味一生.
无论是上个世纪的黑白电影《罗马假日》,中国早期电影《阮玲玉》,还是2007年刚出炉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无论他们的演员是风华绝代的奥黛丽•赫本,还是那个年代的风尘女子阮玲玉,还是曾风靡一时如今再次复出的“小马哥”周润发等等,他们或是一湾清泉,或是一泓苦水,或是一味镇静剂,甚至是一剂把你引入万劫不复的毒药。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的心境下以不同的方式感染你的内心﹑丰富你的人格﹑增长你的阅历﹑更填补你的空虚。
其实并不是全部尽然。王晶,麦兆辉这一些香港商业片导演的都市喜剧作品,抑或张艺谋有时为了换取票房收入而砸下的金钱陷阱,或许只能帮你打发掉一个下午茶的闲暇时光,之后便抛之九霄云外。远不及贾樟柯《三峡好人》之类枯燥到近乎记录片的文艺片来得真实、朴素、自然。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社会中总少不了“商业”二字。商业电影也就此成为电影诸多类型中不能缺少的角色之一。否则,象好莱坞这种以商业票房为目的而生产大量商业片的主流公司又何以立足,老百姓同时也少了许多听觉,视觉上的盛宴。但这里我要说的不是商业大片,而是沉闷到会令大部分人昏昏欲睡的文艺片。
不得不说的事实是,文艺片作为非主流电影的一个分支,已很难受到大众的青睐。它既不能满足人们在感官上的享受欲,也不能帮助长驻商品经济社会中的导演们换取更多票房,还总免不了被人们冠上“不知所云,平淡沉闷”的罪名。
但我仍然一次又一次的被《蝴蝶》中那句“在漫长的时光中,我们是否偶尔垂泪?”的台词作弄得久久无语;还是会在清冷漫长的夜晚让《冷山》中的茫茫大雪与我一起失眠;会因《刺青》中站在及肩荒草里,用玩具电话假装在跟妈妈通话的小绿而心酸;会因《无人知晓》中弟弟因饥饿而塞进嘴里的白纸而无奈叹息。
文艺片大多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火暴的场面,热门的事件,红极一时的影星。这也是它不被大众所认可的原因之一。但在我看来,它的魅力也就在于导演运用平稳细腻的叙事手法,通过一个个长镜头缓缓铺展以用来扩大的生活中种种或残酷﹑或真实﹑或温情地细节,让你在看完之后发现,原来电影中所叙述的世界就存在于你的周围。
游离在边缘内心流离失所也好﹑在梦想与现实巨大差距面前手足无措也好﹑企图远离尘世,孤独清高,却又不得不为油盐酱醋这些低俗的生活琐事而奔波劳心,而痛苦挣扎的人也好―――文艺片对于他们来说,更无疑是如沾毒品一般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文艺片中种种人物的游离姿态,或在现实中的苦苦挣扎都恰好与之产生共鸣。
说到这,又不能不提及到有些商业片嫌疑的文艺片《孔雀》。片中张静初饰演的姐姐也曾青春过,梦想过,无畏过。当一名伞兵的梦想贯穿了她整个枯寂简单的童年。但后来弟弟的离家出走而导致的家庭破碎以及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梦想夭折,使姐姐变得现实﹑麻木﹑世故和粗俗。当她面对着一一失去的一切,终于在从婚姻介绍所认识的对象面前一脸茫然麻木说出“我跟你结婚没别的,你给我找份工作”。后来却在像千千万万被婚姻和生活所折磨而变苍老的家庭主妇一样,带着粗糙的皮肤和廉价的菜篮与摊主讨价还价时遭遇自己的初恋情人,然后无声的莫名痛哭。当她看着从镇子上降落的伞兵以她梦境中出现过无数次的英勇形象出现又渐渐远去时,她仿佛看到了儿时早已夭折的梦想又重新来过,但最终还是残忍离去。她带着自己做的破烂“降落伞”,旁若无人的飞奔穿行在大街小巷时,我们分明从她陶醉的脸上读出了无奈与痛苦——时代就是要让人知道什么是残酷,只是对于片中的姐姐来说,时代似乎残酷的过了头。在强大的历史面前,她只能选择逆来顺受。
张艺谋早期电影《活着》中,讲述的同样是文革时期带给人们的创伤,和平民百姓人物看似苍白,其实细腻丰富又无奈的感情世界。它们被人们一并称为“伤痕电影”。与之相似的还有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巨大经济,文化冲击下给人们带来迷茫的作品。
其实无论是反映文革时期的“伤痕电影”,还是反映改革开放初期新旧文化交替的令人措手不及的影片,抑或反映现代社会巨大贫富差距下为生计奔波劳苦的社会底层人物。导演都在揭示这样那样的无奈,好的坏的世界,现实的不现实的理想,你的我的他的情感,以及导演想要通过镜头呈现的精神世界。
要再次提到,文艺片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它细腻真实的情节,正是表达情感的最传神方法。即使文艺片依然无人问津,即使它们怎样在商业气息甚浓的娱乐业里残延喘息,它们所要表达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力量会在无尽的时间之流中得以延伸,没有开始没有尽头。
刘军乔老师荐评:一部电影能够感动观众的首要因素在于真实,然而倘若仅仅停留在真实层面上往往很难让观众体会到戏剧性的磅礴气势和凌厉攻势,真实的就是贴近生活的,电影内容最忠实地还原生活也就是最彻底的接近真实,这是文艺片的金科玉律。本文是小作者第一次学写影评,文章谈及她对电影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文艺片的推崇,也可从中看到小作者的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