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哭法国音乐家的,不是台下的孩子
作者:不详 时间:2007/7/6 13:14:27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517
布菲弹奏李斯特和舒曼的作品在法国可谓首屈一指,她任教的巴黎国立音乐学院也是全欧洲最好的音乐学院。如此高雅的音乐,孩子们为何不领情?我看不是,因为他们对这样的音乐会压根就没概念,也许在他们看来,还远远不如自己爬凳子好玩呢。那么,家长又带他们来干吗呢?
其实,家长无非就是想让孩子早点受音乐氛围的熏陶,爱上音乐,培养高雅气质。尽管家长们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尚可理解,可高雅的音乐厅中,“小孩子根本坐不住,爬上爬下,凳子被弄出的动静很大,还有吵闹声”,这种嘈杂的环境与宁静投入的音乐能融合吗?小孩子好玩胡闹也就算了,更为荒唐的是,那些家长面对此情形竟然不知道加以制止,这样的熏陶究竟能“熏”出什么?
而且,再怎么“熏陶”也不能囫囵吞枣。你看那些小孩,连最基本的礼貌都不懂,又能接受怎样的高雅陶冶?这可八竿子都打不着啊。如今的豪华音乐会对嘉宾都有“着装、准时、安静、投入”等严格要求,这样的一种优雅氛围对白领阶层的大人们来讲绝对是种享受,可让那些丁点大的小孩也来“耳濡目染”,是不是有点拔苗助长了?而且,一场音乐会门票就高达280元,如此砸钱培养气质值得吗?
气质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指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应该说,气质的形成与家庭环境、个人知识及人生阅历等相扣。那些有钱的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不是说靠授业解惑来让孩子不断成长,却想着通过金钱来砸出气质来,着实令人费解。
倘若“音乐会上胡闹”真能培养出高雅气质来,那穷人连吃饭都成问题,又哪有钱培养小孩气质,岂不是说气质只能是富人家孩子的专利了?可也不对呀,平时我们看到的那些气质颇佳之人,好像和家境没太大关系啊!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少家境贫困的小孩在历经磨难后,通过自身努力收获成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当然,一些富人的脑子里总有种金钱至上论,觉得有钱就有一切,这也是普遍现象,若实在是钱多得发痒,偏要花钱来“培养小孩气质”咱也不好反对什么。只是想代表广大工薪阶层的父母拜托您,别把动静搞太大了,要是这事被他们那5岁的儿子知道了,也冲他们伸伸手:“爸,给我300块钱,我要一边听音乐会一边玩边培养气质”。500块可是一家老小个把月的伙食费,您说这可咋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