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科状元选读北大咋了?

作者:佚名  时间:2007/7/10 7:02:5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41
  北京理科状元选读北大咋了?
  《北京理科状元选读北大》,这是7月5日《新京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
  看到这标题时,我挺纳闷:北京的一个考生读北大不是很正常吗?这算什么新闻呢?当我看完这篇短短的新闻稿时才知道,这位北京考生参加过香港大学的面试,而且面试成绩“非常好非常好”。香港大学还承诺若在香港大学就读,则每年可获得14万港元(相当于13.6万多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而根据北大的相关奖学金规定,学校每年只能奖励她4000元人民币。但是这位考生仍然选择北大就读。
  我又查看了相关的新闻,原来北大和香港大学自高考考完后就一直在争夺这位考生。媒体也一直在关注。因为这事关系到北大与港大的竞争力。实质上是关系到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的竞争力。现在终于尘埃落定,媒体当然要当作一件了不起的新闻来报道。我们的北大毕竟是响当当的北大啊。
  不过,对这样的报道,我感到非常好笑。北大在内地与清华等大学肯定是一流的,肯定能吸引众多考生。考了高分的考生大概很少不愿填报北大、清华的。但是北大、清华与香港的大学相比,对考生的吸引力无疑是逊于香港的大学的。如果允许香港的大学享有与大陆高校平等的招生政策,那么我敢说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大都要去填报香港的大学的。这除了丰厚的奖学金、未来在香港等高收入地区的就业机会和西化的环境外,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大学办学的国际化理念,与世界接轨的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体制和管理,学术自由和开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等。一句话,香港的大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培育学生学术自由的理念。
  表面上看,香港与内地是生源的争夺,其实质则是两种不同办学体制的竞争或“碰撞”。毋需讳言,内地的办学体制是落后于香港的办学体制的。内地高校的行政化色彩越来越浓厚,校长是被列入行政首长序列的官员,高校普遍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现在又堕入了经济上创收的“轨道”。尽管内地高校在改革,但是其管理体制依旧。因此,它束缚了内地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接轨,在教育模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的高等教育。如果内地高校只注重在生源上“一兵一卒”的争夺,而不注重体制上的竞争,使高校成为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和“学生自治”的现代大学,那么内地大学将继续落后于世界,进而影响我国科学技术继续落后于世界。
  北京理科高考状元终于读了北大。北大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了地,脸面也育了光。我们的媒体也可以欢欣喝彩了。然而,这种“生源”争夺的胜利并不能证明北大办学体制优于香港大学办学体制,也难以证明北大办学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如果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内地高等教育水平与世界高等教育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意愿可能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