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整体感知

作者:佚名  时间:2007/7/14 15:33:1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552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随想录》是巴金文学道路上的又一座丰碑,同时,它为新时期的散文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它反映了巴金在经历了十年动乱后,对自己、对时代、对导致这场民族悲剧的深层原因的深刻思考和剖析,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坦荡而真诚的灵魂和他所自觉担负的神圣的历史责任感。它的影响和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学作品本身的范畴。冯牧指出:“《随想录》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十年文学中最有文献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的重要著作”“这部巨著在现代文学史上,可与鲁迅先生晚年的杂文相并比”。“说真话”是《随想录》150篇作品的最大特色。在这里,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严格的自审和反思。现身说法,自掲伤疤,以便为后代“立此存照”,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和正视现实。体现了一代宗师在灾难过后表现出来的光辉的人格力量。巴金在《随想录》中追求的是“无技巧”的境界。他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几十年来我所追求的也就是:更明白、更朴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形式上,《随想录》做到想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写什么,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章法,也没有对结构的刻意营造和雕琢。
  《小狗包弟》充分反映了巴金晚年的思想艺术风格。首先是“说真话”。再现“文革”时的残酷,武斗时,艺术家因莫须有的“里通外国”罪名而遭受批斗和痛打,路人不忍目睹纷纷掉头,小狗却表现出加倍的亲热、执着,以致受伤哀号三天而后死去。我的与小狗包弟的愉快相处,再因外部压力而视之为包袱,再将它送去医院供解剖了事,从而心中内疚、自责的过程。两只狗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文革时环境的恶劣,缺乏人性,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我”的怯弱和逆来顺受。其次,强烈的反思和自我拷问精神。“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在《随想录》中,巴金在政治、历史、哲学、教育、法律等方面大胆直面真理,袒露自己的错误与怯弱,表现了大无畏的勇气。本文再一次印证了这点。第三,追求艺术上的“无技巧”。在结构上,前后两个部分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艺术家与狗”表现了狗性和人性的易位,令人感叹唏嘘!我与包弟则表现了我的人格的委琐和灵魂深处的“小”,以及小狗的无畏。语言基本上是直白的口语,没有任何藻饰,平实、自然,于平淡中含蕴深沉,于朴实中显现风华。《小狗包弟》通篇可以说都体现了这种特色。这种风格与巴金晚年真诚面对人生、面对自己灵魂的思想相一致,形成了巴金后期散文高度圆熟、练达的主要风格。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