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交大文科“熊市”与“志愿如赌博”

作者:不详  时间:2007/7/19 8:31:3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03
  中国落后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终于开始让大学自身尝苦果了!2007年7月11日《新民晚报》报道:复旦交大文科录取遭遇罕见“熊市”,录取分数线双双“探底”——本市第一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生源情况表公布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大跌眼镜。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沪上名校,文科最低线上的考生还够不上招生计划,最低录取分数线双双“探底”——只有465分。 
  复旦大学今年文史类一本计划招生252人,可是最低线上的考生数只有251人。也就是说,只要上了一本分数线的文科考生,一志愿填报复旦,不苛求专业,便能被复旦录取。往年,这种情况只有在排名靠后的高校才会出现。上海交大也同样如此,文史类一本的招生计划为83人,最低线上人数只有80人。这两所高校理科的上线考生数与去年相比也有所滑坡。很多家长懊恼没让孩子报复旦,而考生则由于害怕“撞车”而采取保守主义躲避风险。
  往年“牛”气冲天的名校,今年为啥遭遇“熊市”?其实道理很简单,并非因为名校质量下降,也不是因为考生总体质量下滑,而是缘于现有大学招生录取制度的信息不对称。我国高校录取新生是根据计划录取学生数、报考学生考试情况确定录取分数线。考生则往往在成绩出来之前,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估算(猜测成分很大),并且根据各校往年的大致录取分数确定自己该报哪些学校。由于信息不对称,考生无法事先知道其他学生的报考走向,于是,填报高考志愿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近似“赌博”的猜测。考生往往会因为某高校前一年录取分数低,大量报考,出现“牛市”,或者因为前一年录取分数高,不去报考,这就造成了“熊市”。几乎所有中国目前最好的大学,都曾面临过在某地第一志愿学生数不满,录取分数线仅为当地重点控制线情形,而来年学生踊跃填报,却又导致考生纷纷落马。 
  这种高考填报志愿的情形,跟农民养猪其实没什么两样:因为肉价下跌,很多农民只好减少存栏数甚至不养猪,结果供应紧张导致肉价上涨,回头刺激生猪生产,如此循环往复,无穷尽矣。 
  在这里,有专家给考生支招,要学会科学“看盘”,考生填报志愿要以对自己准确的定位为前提,根据自己在学校的排名,学校历年考生录取各批次高校的比例,来选择相对应的高校。这个办法有一定效果,但仍无法根本解决考生填报志愿如瞎子摸象的问题,因为各高校的录取名额并非具体分配到各个中学,而是存在一个全省市统筹问题,一省市之内、各中学之间存在着此起彼伏的竞争关系。 
  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改变现有的大学录取方式,由高校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现在的大学录取方式,一切服从于方便有关部门管理和方便大学录取。我曾经被借调到大学录取招生现场,一般录取是按批次进行。学校按录取比率的120%提档,学生的档案被一个学校提走,同批次其他学校就看不到该学生的档案了。以后应该改革:学校录取时不提档案,同一个上线学生的基本资料(如高考成绩,高中三年表现和成绩等)同时备三份以上,同一批次的多所学校可以共同选择考生。这样,一个考生就可能同时收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该学生就可以综合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学校的学费、地点以及奖学金状况,最终决定最适合自己的学校。这样一种双向互动的自由选择办法,可以让大学和考生各得其所,否则,大学必以损害考生利益为因,最终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为果。虽然这样做会增加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的工作量,但这样做难道不是应该的而且值得的吗?恢复高考已经30年了,大陆考生在黑暗中摸索着填报志愿的“志愿如赌博”时代早该终结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