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小组擂台赛初探

作者:富丽中学 吴惠春  时间:2007/8/8 16:13: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88
  提要:课堂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实际有效的方式。所谓课堂互动,实质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互动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的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及学习效果,因此,课堂活动显得很重要。
  语文记叙文教学的模式是“整体感知——朗读体验——质疑探究—一拓宽迁移。”但学生对这一模式能够心领神会的较少,直接反应的还是老师讲啥就听啥;所以当学生将这套模式“习以为常”之后,课堂就显得有点闷。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刚从教学多样式,从游戏天堂突然跨进高的一级,不但身份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改为引导为主,不再是详祥细细的演绎课文,40分钟的课堂于他们而言就有点漫长了……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实行小组擂台赛活动,而在科任的班级则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学,互照互补,以求探讨出真正有效的课堂互动方案。以下是小组擂台赛的活动规则:
  1、全班(39人)按座位(坐在一起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分成9个小组,各组为自己起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2、采用讨论回答加分模式,即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活动的安排需要进行个体思考、集体合作探究、抢答的程序开展活动。
  3、答对的同学可到黑板上为自己小组加一分,以形成“正”字。当天得分最高的为擂主,可得一颗星,每周评出擂主一名,给与班级加分鼓励。
  实行了小组擂台赛之后,课堂焕然一新,我初步肯定了小组打擂台的上课方式。总结其中的优缺点,以进一步完善擂台赛的程序。
  擂台赛的优缺点如下:
  1、活动一展开,学生一改以往沉默的风格,积极地投入课堂活动中,为了赛过其他组,学生都尽最大的能力和努力,做到符合老师的要求,比如朗读,他们总是充满感情的读,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拿高分。有时,像让他们表演时,他们也踊跃的参与,无论是跳和唱,都争着表现。而且总能表现出最好的一面。相对以往的扭扭捏捏而言,他们放开许多,也更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
  2、在课堂讨论中,他们自觉调动所有有利于小组的因素,如讨论课文时,他们拿出所有的工具书,然后再自己概括总结,争取更完美的答案。
  3、在活动中,他们尽可能的互帮互助,成绩好的同学主动组织小组的讨论及认真地教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同时,鼓励支持内向、胆小的同学举手发言,因为我特别喜欢叫他们回答问题。
  4、在活动中,老师能顺利的引导同学,整个课堂的调控都掌握在老师手中,他们乐于思考和回答所有问题及提出自己的疑问。
  当然,做为一种新的课堂互动形式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的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急于抢答,有时同学回答时,其他小组会出现讨论、讲话,对同学的回答不听或听不清楚。造成往往我要再强调一遍同学所回答的内容。另外,课堂走动加分,显得纪律有点松散。
  2、在活动中,学生由于为了加分,有时较急功近利,不愿多思考,总是急急忙忙的查找工具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鉴于小组擂台所存在的问题,我也制定过相关的规定,如有同学回答时,其他同学不许举手,认真听,否则将扣他们组的分。但真正实施时,开头5分钟还行,一道抢答激烈时,没有人会顾及,都照样抢着回答,有些时候还等不及老师提问就自己站起来说了。
  综合评价:
  小组擂台赛实行半个多学期以来,我个人认为虽有不足,但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好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非常开心,学得愉快,是一种零压力的方式,而且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就新课标而言,我觉得小组擂台赛所带来的那种自主更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当然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改进,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将继续探索,以求完善小组擂台赛的方式,让课堂的效益更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