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喻妙譬,明白如话——《痛与不痛的秘密》比喻赏析
作者:陕西 田宗昌 时间:2007/9/10 21:52:1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16
比喻一 一学术上的顽固堡垒,往往需要各路兵马从不同角度加以围攻,才有可能攻克
【赏析】“堡垒”“兵马”“围攻”“攻克”均为军事术语,作者借之以分别设喻,“堡垒”比喻既具有止痛作用,又没有耐受性和成瘾的缺点的理想的药物,其前着一“顽固”,足见寻找之不易;“兵马”喻指化学家、药物学家、医学家,用“各路”修饰,既表示此种药物价值非同寻常,又表明这项工作需大家的通力合作;“围攻”比况不同行业的人合力寻找;“攻克”喻问题的解决。这个比喻句,囊括了同一领域的四个比喻词,表达准确而形象,简练而明白。
比喻二 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
【赏析】该比喻是用来说明吗啡分子结构两种形式的关系。为让读者明了这两种形式大同之中的微殊,作者以我们在生活中照镜子时所看到的现象为喻,说明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的结构于相似之中略有差异的特点。由于照镜子是人人皆有的生活体验,以之为喻,浅易通俗,事物的特征毕现。
比喻三 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只有左旋吗啡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镇痛之锁”
【赏析】这是以锁钥作喻,把“吗啡受体”(鸦片受体)比作“镇痛之锁”,而将“左旋吗啡”喻为钥匙。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锁与钥匙应是相互对应和配套的,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作者借用这个比喻,形象而浅显地表明了左旋吗啡所专有而独具的止痛作用。比喻的运用,增加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比喻四 我们只能说儿子长得像父亲,很难说父亲长得像儿子,但根据儿子的长相,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他的父亲来
【赏析】这是一个新颖而有趣的比喻,作者把存在于人体内至少已有几千万年的类似吗啡的一些物质比作父亲,而把170年前才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吗啡喻为儿子。这个“父”与“子”的妙喻,就把体内吗啡与植物吗啡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据已知之“子”的相貌,探寻未知之“父”的面目,类于顺藤摸瓜、溯流穷源,这样,找到存在于人身体里的“吗啡”就不会是那么盲目而艰难了。
比喻五 这个消息像山谷里轰了一炮,引起了四面八方的反响
【赏析】“这个消息”指科学家找到了可以和吗啡一样产生镇痛作用的“脑啡肽”。它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作者以山谷里的炮声必然引起整个空谷的回响来比喻,以突出其震动之巨大,反响之强烈。下文写制药厂人的“希望”、医生们的“想知道”,其实正是“四面八方的反响”的具体表现。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活化了说明文平板而枯燥的语言。
比喻六 现在新发现的脑啡肽,很可能是身体内部与疼痛作斗争的队伍中一名强有力的成员
【赏析】这个比喻句由一个借喻和一个暗喻构成。首先,它以借喻的形式把我们身体内能止痛的其它许多物质喻为一支队伍,足见体内那些止痛物的数量不菲;其次,又用暗喻将新发现的脑啡肽比作这支队伍中“一名强有力的成员”,以凸显其作用的非同一般。这样的比喻,比起普通的说明文字来,其效果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比喻七 初步看来这类物质好像是一个大家族,有很多成员,目前已发现的大概有十种,前面谈到的脑啡肽只是其中最小的成员
【赏析】“这类物质”指的是脑内鸦片样物质,由于此类物质众多,故而以“大家庭”喻之,既形象又恰切。与比喻六相比,该句又把脑啡肽比作大家庭中“最小的成员”。如果说前一句的比喻侧重于其作用(强有力),那么本处则着眼于其体积(最小),两个不同的比喻分别从相异的角度和方面选择喻体,都能各尽其妙,各得其宜。
看来,借重比喻,不失为说明文写作中的聪明选择。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