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走在教学的前面——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
作者: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胡学文| 时间:2004/10/31 5:22:4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28
从2000年秋季开始,现行高中语文教学课本便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开始“更新换代”。
一、认识新教材,让思想走在教学的前面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是新教材,所谓新教材,这就是有别于以往的旧教材,其“新”无外乎包含这样几点:
1、它的内容是新的,有许多的新文章出现。
2、它的体系是新的,要求我们要重新来面对它。
3、它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要求是新的,要求我们的教与学都不能再用以前的老眼光老来对待它了,必须要有全新的观念和方法。
课本前面的“说明”谈到了这次新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一个人是否具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思想决定着思维的方向和学习的方法,所以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这也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比如我们要到达一个地方,方法有很多,但是最好的方法往往只有一个,而且要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如果方向都不正确,那就无方法可谈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越是花的时间多,你的学习效率就越差。用一个成语说这就叫“南辕北辙”。
“说明”中提到了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是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所不曾重视的,这是对语文的一个更高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一个新特征,它赋予了新教材一个神圣的使命——教学知识先教做人。
二、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新教材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来谈教学的要求。
先看阅读部分。
新教材对高二学年的教学内容是这样规定的: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规定了高二一学年的学习内容,简而言之就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句话的后半部分是高二一学年的学习要求,这就是要能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图示如下:
初步欣赏 文学作品
↓ ↓
(要求) (内容)
这就是说,通过高二一学年的学习,我们将基本了解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名家经典,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这既是高二学年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考的必考项目。
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高考在这一项目上的要求及发展趋势:
200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及文学作品。
1 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B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于现代文阅读部分,与2000年《考试说明》相比,2001年的《考试说明》有如下几点变化:
1、总的要求上有变化。
2000年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而2001年变成了“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很明显,这一改变拓宽了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材范围。
2、分析综合部分有较大改动。
2000年这部分要求有3条,2001年是5条。有两点明显的不同:
一是2000年的“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变成了2001年的“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回避了“表现形式”这个字眼。
二是增加了两个内容: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从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上可以明显地看出:高考对现代文阅读部分分析综合能力要求大大地提高了。
《高考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其要点可以归纳为:
1 、要注重文章中的特殊词语和特定语句的理解。
2、要能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思路、理清结构,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
3、要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
再来看看近六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考试出题情况:
我们以近六年(1996—2001)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为例
年度 |
文 本 选 材 |
文本
类别 |
题数 |
分值 |
1996 |
造纸新工艺研究 |
科技类 |
4 |
10 |
贝多芬之迷 |
社科类 |
5 |
20 | |
1997 |
颅脑与肠脑研究 |
科技类 |
4 |
10 |
《中国新文化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
社科类 |
5 |
20 | |
1998 |
转基因作物研究 |
科技类 |
4 |
10 |
报秋 |
文学类 |
4 |
20 | |
1999 |
动物及人类冬眠研究 |
科技类 |
4 |
12 |
创造宣言 |
社科类 |
4 |
18 | |
2000
春 |
“克隆”研究 |
科技类 |
4 |
12 |
兽、人、鬼(附:背景) |
文学类 |
4 |
18 | |
2000
|
用铷“小室”实现慢光研究 |
科技类 |
4 |
12 |
长城 |
文学类 |
4 |
18 | |
2001 |
铜奔马正名 |
社科类 |
4 |
12 |
门 |
文学类 |
4 |
18 |
从表中可以看出,文学作品阅读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潜滋暗长着。从98年高考开始出现,到2000年的春、秋两季高考都考了文学类作品,2001年又考了文学类作品,这不仅仅是个“苗头”,它是今后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盏指路明灯。
再看一下课本的目录。
第三册课本共六个单元,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当代诗歌、外国诗歌;第二、三单元古代诗歌;第四、五单元现当代散文名篇;第六单元古代散文名篇。
这就是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很明显,新教材的选文思路和高考的要求是非常一致的。
新教材以大量的篇幅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的诗歌名篇,很明显是在配合《考试说明》中的“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这一要求。
三、新教材的教学重点
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对诗歌鉴赏的考查。这种考查形式从1994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题型为客观选择题,题量则由1994、1995年的一道题增至1996、1997、1998年的两道题,1999、2000、2001年的三道题,可见高考对文学鉴赏能力检测的重视。从诗歌类型看,前几年古典诗、词、曲“一统天下”,近两年新诗的比重增长较大,“厚古薄今”的态势有所改变,如2000、2001年就考查了两道新诗鉴赏题。
从命题意图看,文学鉴赏题一般先设一道理解内容的题目,让考生找到解题的“台阶”,再设一道考查鉴赏能力的题目,形成梯度,降低难度,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预计今后仍将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题量亦不会减少,因为强调鉴赏能力代表了高考命题的新导向。
重点难点:
1、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
形象指诗中的意象;语言侧重于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则包括典故的运用、行文构思、风格、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
2、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包括诗词和词语的含义、主旨、意境等要素。
新教材对文体概念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其中说到“不分文体组织单元”,对于这句话同学们不能误解为读文章写文章以后再也不用考虑文体了。不分文体是淡化文体,而不是不要文体,不讲究文体的“四不象”的文章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相反,在我们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还是要特别注意文体的定位,定位的准确对我们提高阅读和写作的速度和质量将有很大的帮助。
“说明”中提到了解文言文的阅读问题。有两点必须说明:
1 、目前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还是注重字、词、句的理解,不太注重翻译。现在高考的翻译题仍然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这样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以后的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翻译,要求学生力求做到信、达、雅。
2、文言文阅读中要“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是最容易忽视的。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新要求。以前的文言文教学比较重视字、词、句的解释,而不注重文章整体的分析和理解(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在整体理解上都要较高的要求)。一篇文言文一首诗歌名篇,有的同学能倒背如流,但如果让他默写文中的某句话,他却不一定能写得出,原因就是他对课文只是死记硬背而对意思并不完全理解。
“说明”中提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
新教材对此考虑的非常周到。那就是选编了读本,平均每学期阅读量达35万字。但仅有此还是不够的,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方面地开拓阅读渠道,如可以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可以经常看看报纸,可以自己到邮局订阅一些适合自己的刊物等待。总之,一定要做到“肚里有货”。
“说明”中对阅读量对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它并没有说明读本的使用方法及阅读必须达到的要求作出明确的说明,这里教学就有了很大的弹性,很明显,教材的编写者是要让教学者和学生自己去把握这个“弹性”,当然,这个尺度还是《考纲》及《考试说明》。
“说明”中的第七部分本学年度各个单元的编排顺序及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诗歌的意象,诗歌的象征手法。
第二单元,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结奏。
第三单元,诗词的意境,诗词的声韵美。
第四单元,散文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第五单元,散文的情和理。
第六单元,古代散文的语言,古代散文的议论和抒情。
“说明”中对于写作部分的要求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写作部分,着重进行议论文的训练。依次是:议论要有理有据,议论要有条有理,作点辨证分析,札记,随笔,自由写作实践。
本学期的作文训练从作文次数上要求有6次,文体上主要上议论文,具体的要求就是学会写札记和随笔。
我们不可忽视“说明”中的“自由写作实践”几个字,这又是写作部分的一个弹性要求,所以,6篇作文只是个必须达到的最低数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
近年来的高考对写作的要求明显在提高。
首先是作文形式上要求的提高。如:
1、字数比以前要求多了。以往是600字左右,现在是800字左右,多了200字。
2、书写比以前要求高了,卷面分比以前多了。
其次是内容上的提高。如:
1、近年的高考作文分为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特别是发展等级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在文采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近年的高考作文在选材上要求变宽了,基本形式是话题作文,内容非常广泛,虽说审题变得容易了,不容易写走题了,但是范围越宽越是不好写。实际上是变相地提高了写作的要求。
3、比较2000年与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评分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今年的评分标准比去年的评分标准多了一部分,那就是关于“感情”这一点,一等为“感情真挚”;二等为“感情真实”;三等为“感情基本真实”;四等为“感情不真实”。这是高考作文的“新动向”,所以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
总之,一个学习者他并不仅仅是个学习者,他还应该是个思想者,他应该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要进行整体把握,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才能把握教材的内容,学习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