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山西大同一中 王祥飞| 时间:2004/11/1 4:37:0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10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其中之一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是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纵观古今,众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精神世界。所以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法中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多彩多姿的语言材料对培养学生不为旧的和现成结论所约束的开拓性的丰富想象是大有可为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像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如续想,我们可以利用有些课文的结尾,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在学完《皇帝的新装》课文后,教师用皇帝游行回来后故事情节如何发展作为想象力训练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续想。结果发现学生能想象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结尾,其想象力之丰富,思维之活跃着实让人赞叹。
第二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我们初中语教学也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思维的发展、素质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变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下面仅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作之初步的探讨:
关于发散思维。它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内容很多,例如:用作文题像《“0”的联想》、《“?”的联想》、《习惯》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再如:给出一个钉子,让学生想想它可以有多少种用途。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于逆向思维。它要求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种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像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训练等。当学生思维一旦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初步培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