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网吧“网”住少年心——谈青少年的上网问题
作者:不详 时间:2007/9/19 13:25:0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03
现在许多人都认为,在未来社会中不懂电脑和互联网就是文盲,于是上网、玩电脑就成了青少年的新时尚。网吧为家里没有上网电脑的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应该说是好事,但孩子们在网吧里的“学习”情况却令人担忧。孩子在网上到底在做些什么?是什么吸引他们,让他们如痴如醉呢?这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对此有什么看法?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有多少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青少年触网有以下四个特点:
中学生上网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上网首先是用来娱乐消遣。一名女生说,网络给了我们放松心情、进行娱乐的更大时空,放学回家打开电脑,看明星轶事,读美妙时文,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用来交往,联系朋友,这是其二。一个有过与国外朋友在网上交流经历的女生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用“味道好极了”表示了对网上交友的青睐。她觉得,通过与国外中学生交流,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了,还了解了国外学生的生活,真是一举两得。
表现自我,无拘无束,这是其三。一名男生说,网络是虚拟的,你可以表现最真实的心态,可以潇洒无羁,可以娓娓道来,没有人逼迫你,那时你是欢快的。但对方并不知道你,你就有安全感。
好奇,有新鲜感,这是其四。许多学生对网络这个新事物有尝鲜的需求。
中学生一般都是在网吧上网,原因有三:一是上网费用低廉,2元一小时的上网费,普通家庭也能够承受。二是简化了上网程序,使上网就象打电子游戏一样简单方便。三是电脑出了毛病有人救“火”,免除了初学者的后顾之忧。四是网吧里网虫多多,可以通过交流提高上网水平……将高价变得低廉,将复杂变得简单,将“白领”变得“平民”,网吧自然就吸引了那些对互联网好奇但钱袋又不太臌胀的年青人。
学生们在网上到底干什么?据原点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调查,在所调查的3000名大中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76%的学生网民沉迷聊天室,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在回答上网目的时选择“搜索信息”、“下载软件”,另有35%的人选择玩游戏。珠海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陈某,为了看“黄色东西”,凌晨两点起床,和同学一起溜去上网。北京一个叫潇潇的15岁男孩,“上网没几天,就认识了80多个网友”,由于迷恋上网离家出走了四次,最后一次两个多月杳无音信,直到新世纪到来的前几天,才被找回来。武汉汉口一个深陷网吧的中学生的父亲说出了广大父母的心里话:“都是网吧惹的祸!好不容易才把孩子从游戏机室拖出来,就又陷入网吧这个更深的迷潭,网聊、网恋就像两条毒蛇一样,缠住了我们的孩子!”他的母亲说:“孩子泡网吧,开始玩游戏,接着迷上网聊,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上学、吃饭都顾不上了,甚至通宵不归。总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神情怪怪的,学习成绩又直线下降。现在又陷入了网恋,在网上交了不少‘女友’,无所顾忌地谈情说爱,还给网友写信,和她们约会……家里不断地接到网上‘女友’的电话,闹得一家人不安宁。”
还有一些网吧老板见利忘义,公开向青少年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反动等不健康内容的电脑游戏,教给他们进入黄色网站和下载黄色图片的办法,对青少年的毒害更大。“黑马王子”对“小甜心”说:“你是我的,亲我一下。”“从海外偷渡来的强奸犯”“抱抱”“流浪女”道:“今夜你属于我。”谁会想到,网上聊天室里这些怪诞的名称与肉麻的调笑竟出自一群中学生之手这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两年前,苏州的一位母亲,因其子沉湎于不健康的网上游戏而控诉:“我儿子才16岁呀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他该怎样走完他的人生”。
而今,一些小网民们在BBS上所闲聊、散布的诸如“大淫魔”、“一夜情人”之类的污言秽语,更触目惊心。如果说,两年前那位母亲控诉只是针对孩子看了不健康的网上内容,那充其量还只是处在“自我浏览”阶段,亦即被动地受到了网络的不良影响;而现在,一些年轻的学生们,则已由被动受影响变成主动“参与”了,不仅自己“浏览”黄话昏话,还要在聊天室里“我来说两句”--受腐蚀者在找人胡聊海侃的过程中,对不洁的内容加以散布传播,最终又会腐蚀影响他人。如此一来,害更大焉。
也许,仍有人觉得这是杞人之言,总以为那只是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出于好奇的玩笑,又何必如此当真呢。殊不知,网上聊天室里的黄话昏话与黄网之间的距离,不过一纸之隔。试问,一个沉湎于BBS上的污秽话题而不能自拔者,他能拒绝色情网站吗无情的事实已揭示,模仿性强,好奇心重,自控力弱的青少年,往往极易成为网上色情的俘虏。
面对这些不良现象,几乎所有评论都异口同声地指责那些网吧不遵守有关规定而导致这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我们认为,批评网吧当然是对的,但这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学生沉迷网吧的深层原因。
网络不是“坏小子”。
不少小孩的家长,对网络持回避的态度。一位家长说,现在报纸上登的网恋、离家出走、被网友骗、得了怪病等等,哪一样不和网络有关,总之好象孩子一沾染网络就出问题,所以我绝不会让我家的孩子上网。
在媒体上,确实经常可以见到这种上网上出事的新闻,于是不少人认为网络是个坏小子,一些人就说,要继承鲁迅的呼吁,得从网吧里再次拯救孩子,像救大兵瑞恩一样不惜代价。
网迷们强烈反对把责任推到网络身上。一位网迷对记者说,我觉得现在人们批评错了对象,你不能看到一个人光着膀子打台球,就觉得台球不好,实际上他不打台球也要光膀子。我们很容易犯这类错误,批评了半天才发现批评对象搞错了。孩子沉迷上网,以及围绕上网产生的很多故事,我觉得这不是网络的错。
有关人士说,目前患上了“恐网症”的人恐怕并不少,原因是他们过分夸张了网络的负面作用,事实上,很多负面作用并不是网络应该承担的,而是网络管理上的问题。现在,全球网络化已经大势所趋,避网络之不及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况且,是社会应该规范、适应网络,而不是网络来规范、适应社会,网络本身是没错的,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好比汽车可以撞伤人,你责怪的不应该是汽车,而应该是司机或交通规则。
大家都知道,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渴望了解书本以外的各种知识,渴望了解校园以外的多彩世界,更渴望能交上几个知心朋友来倾诉心中的烦恼。但是这些正常的需求,老师能给吗?不能,学校能给吗?也不能,家长能给吗?更不能。于是,当即时互动的互联网一出现,便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学生的热爱和痴迷,这与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和社会环境的缺失不无关系。
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不够,对网吧的管理还有待加强,不少学校周围几乎到处是网吧。节假日在街上见到,不少网吧打出了“优惠上网、学生优先”的广告标语。有的网吧门口明明打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招牌,而里面坐着的几乎都是未成年人。黄色软件花几块钱就可以在很轻易的买到手。中学生正是学习时期,全件市场中充斥着如此多的“黄毒”,真不知道要害多少人!
这是一个网虫的“自白”:
为什么要聊天的问题,现在的家庭中,绝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每天要面临家长和学校、教师、同学等等多个方面的压力,而且,现在的教育通行的是“挫折教育”,孩子们不但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不到快乐,反而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在学校里是整天整天地上课,在家庭里还必须要到父母准备的各种学习班继续学习,一个星期七天学习,根本就没有多少娱乐的时间,再加上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青少年的孤独感越来越重,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甚至在许多青少年无法承受这种重负去自杀的时候,都要被诬蔑为无法承受心理压力!!!)。
在生活上毫无任何自由可言,一切都是被父母包办,反而被父母强迫承认自己是幸福的,甚至连自己挨打都要承认这是应该的。我们的孩子们没有什么太多的怨言,只是到网吧里聊一聊天, 就遭到几乎是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你们难道都要逼着自己的儿女去自杀你们才开心吗??????????啊?!!!!!!!狼子野心何其毒也!!!
我请问:在全国有多少青少年在聊天???至少有上千万吧,究竟有多少是出了意外的?把全国的加一起能有多少?这种比例,恐怕比飞机出现意外的比例还要低!我不否认有许多心怀不轨的网吧老板,但是,我们能因为吃饭可能噎着就不吃饭了吗?能把这个责任推到学生身上吗?
当孩子去网吧的时候,没有谁去好好想一想孩子们的孤独,如何去帮一帮他们,却武断地给与封杀,这样的白痴父母,这样的白痴老师,这样的白痴官僚今天咋就这么多??!!!
网友意见:
1.此文如雷霆万钧!我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我以我心付童心”。每个真正关注中国未来的朋友们都应看看。我想思索一下认真地给这位朋友回复。孩子们的精神空间是属于他们的,任何的成人霸权主义都是应受谴责的。
2.我们当教师的应该对教育的失败负什么样的责任?
我们的社会又应该对我们下一代的生存环境负什么样的责任?
还有我们的家长呢?当你们自己梦想失落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它又强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最后,我们还不得不问一句----我们的教育体制究竟是怎么啦?
众所周知,对青少年问题应该是宜疏不宜堵,当上上下下各方面都在对学生上网进行围追堵截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从社会环境和教育方式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别让网吧“网”住少年心,必须综合治理。
一是完善制度,针对互联网和网吧这一新生事物的特点,建立健全有关制度,确保对网吧的管理有法可依。完善网络法规、网络道德规范必不可少。
二是加强管理,有关部门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对网吧进行监控,堵住青少年进入不良站点的通道。最近,深圳市公安局在该市所有网吧推广使用了“NET110”系统,只要在IE浏览器中输入一个有害的网址,一敲回车,系统就发出报警声,不失为一个可喜的尝试。同时,对引诱青少年进入色情站点、玩色情暴力游戏的网吧,要从重处罚、严厉打击。
三是学校和家长正确引导,一方面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教育,要彻底剪断青少年与网上不良影响之间的关系,更要讲究自律。例如在中学德育课中增加网络操作的“网风”与“网德”教育,以提高作为网络主体的青少年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自觉抵制网上不良内容的能力等等,增强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侵袭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建起“内部网吧”,既能满足了学生上网的需要,又可保证学生只上健康网站,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自己购置电脑上网,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在网上冲浪。
四是希望家长和老师发现您的孩子和学生正沉溺在网络中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只知道去责怪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去阻止他们上网,而要从孩子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着手,试着去了解他们需要些什么,让他们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给他们一双梦的翅膀。
五是喜欢上网的同学能够自我严格要求,较好的控制好自己上网的时间和内容,不去一些有不良现象的网吧,拒绝浏览黄色和暴力网站,学会自我保护,不要沾染上网吧和网上的不良行为,做一个网络道德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