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秀的人民的教师——胡总书记回信精神心得体会

作者: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 李晔  时间:2007/9/19 19:52:3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24
  在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新华社播发了胡锦涛总书记给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之女孟菲同学的回信。回信对孟二冬教授去世再次表示深切的哀悼,对他的感人事迹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号召各行各业人们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良品德。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我校组织我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回信的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深受教育,倍受鼓舞。总书记回信对全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巨大的鞭策,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期望转化为加快我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努力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心随幡动:这封回信字字句句感人肺腑,关心教师是重视教育的第一步,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心系百姓的爱民之情!曾经把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为准则:“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心中以为这实在言过其实,总幻想这样的师者不属于今天的社会,然而当我读到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的回信时,我开始真正体会到一种责任感,一种传授知识的责任感,一种传播精神的使命感。
  总书记的回信字里行间蕴含着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凝聚着对教师队伍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提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和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强调指出,“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对一个普通教师尚且如关注,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更何况对于今天这个年轻而又古老的中国呢? 胡总书记在百忙之中还关怀一个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老师及其家人,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身为一名教师我怎能不热血沸腾?
  对于如何为师,如何传承文化,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怎样学习孟二冬精神……教育工作者在反复思考,也引起了我的认真思索。孟二冬同志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他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毅然接受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任务,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难以放下自己那份责任,仍然以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上好每一堂课。即使身在病榻,他还牵挂着新疆学生的学习,还坚持指导着身边的弟子。 在他的人生辞典里,为学、为师、为人高度和谐统一。做学问,他博学而笃志,淡泊以求真,七年磨一剑写出《〈登科记考〉补正》;做教师,他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学生都把他当作人生道路上的航灯;做人,他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坦然面对病魔的咆哮,向死而生。在社会转型中,有些人迷失在思想浮躁、价值观紊乱、道德困惑、市场喧嚣之中,但孟二冬坚守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人格,坚守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良知,一种对国家、对社会、对事业的良知。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就是一个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普通教师塑造的人格形象。 
  孟二冬不愧是当代人民教师的楷模。在大学校园日渐远离“象牙塔”的称呼,一些高校教师不安心教学和科研,一心追逐个人名利的时候,他以师者最为本真的境界,把心全部交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都身体力行,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当代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道德高尚。   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 
  2005年当我教的第一批学生离开学校时,我第一次感到身为教师的成就,也第一次为学生挥洒泪水。2002年当我迈出大学的校门回到高中的时候,我内心交杂着喜悦、信心、胆怯和无限憧憬,一切在我走上讲台的瞬间达到了顶峰……记得那天我拿着准备了七天的教案,有厚厚的一沓,可是开口之前还是酝酿了足足五分钟,是学生的掌声一次次的鼓励才让我有勇气走出这事业的第一步。而那一天之后的一千多个日子,我与他们并肩作战,一起来熟悉高中生活,适应这个新环境。我唯一牢记的就是的一句话“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于是,我每天都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在自我充实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也许这就是每一位平凡的教师的必经之路。这让我颇为孟二冬“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而感动。孟老师做学问,和他日常生活中的为人一样,朴实,勤奋,不事声张,他从未沾染上半点儿浮躁之气,作为普通青年教师的我,就更没有理由不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做学问、做教师。
  当我成为班主任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想“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是多么困难的事情。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可是无论如何我也无法日日保持同样的热情。我最感动的是孟二冬在最后一堂课上留给学生的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淡泊名利,对于一名教师,特别有意义。教师要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中,要恪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和道德底线。为师者的自重,对学术的尊重,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必将感发人们对教师的敬重。
  “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教师自身的“灵魂”在唯分、唯绩、唯学历的捆绑下遭到社会普遍质疑的今天,由此实施的“育人”,其效应是不言自明的。要育学生的“心灵”、必先塑“人类的灵魂”。而没有人本主义教育指向的有力贯彻、实施,没有在这一指向下实现学生的“心灵”与教师“灵魂”的“相长”,没有两者之间辨证的和谐发展,我们就无以谈“育人”。 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应是选师的标准,校领导和所有老师应以此为衡量尺度,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多做贡献。做学问要脚踏实地,真正作出些成果,还要谦虚,不能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克制自己的物欲,方能成为“圣贤”之人。
  学习领会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时代内涵。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教师的魅力是德才兼备的升华,来源于对于学生的博大爱心、对事业的无限忠诚,来源于渊博的学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和从不满足的执著精神。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普通的学者、教师。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坚守着一个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他以师者的崇高境界甚至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孟二冬精神是一种与优秀中华文化精粹结合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广大教师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孟二冬精神是一种寓于平凡之中的伟大精神,他倾注全部的爱心与责任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乏学识渊博的教师,不乏人格高尚的教师,但我们更需要像孟二冬那样兼具两种魅力的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学习计划,提出工作要求,将学习回信精神引向深入,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为主线,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通过学习,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增强广大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把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学校紧密结合教师思想和工作实际,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采取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活动,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参加,认真讨论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和加强师德修养的打算。学校党支部还召开了一次组织生活会,开展“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给了我们什么教育”、“孟二冬留给了我们什么”等讨论,把师德建设逐步落到实处,切实保证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学校注重创新学习形式,别开生面地以学习回信精神为契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学校利用网络优势,将回信内容通过学校网站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利用校园电视台组织教师观看孟二冬的先进事迹材料,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的回信情真意切,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落实“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要求。老师们也给自己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自觉上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引导学生,做孟二冬式的优秀教师,以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孟二冬式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
  从今天起,我要用实际行动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期望转化为强大动力,积极投身教育事业,要靠教师的自觉行动。“究竟怎样才能算是新时代的一名合格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继续深入展开,身边优秀教师的事迹要认真学习;向全国模范教师孟二冬教授学习,对教育事业怀有敬畏之心,争做师德楷模,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崇尚师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高尚的职业品德和富有成效的教育职业劳动来赢得社会与公众对教师职业的尊敬与尊重,身为教师的我们要用自身来不懈努力,爱岗敬业、知荣明耻、团结互助、创新进取,要勇于承担使命,弘扬高尚师德.这是党的期望,人民的重托。在这样的追求中,我们才会不断丰富自己,让孟二冬精神将在自己身上开花结果,成为受人尊敬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